
別將好事變壞事
政府提出《2024年公眾衛生及市政(修訂)條例草案》,用意在更新現行公共衛生及市政管理法規,涵蓋餐飲衛生、廢物處理及傳染病防控等多個範疇。本是好事,雖然上星期在立法會三讀通過,但很多議員提的問題,仍然值得深思。
我們明白草案的目標是提升香港公共衛生水平,加強對餐飲場所、街市及公共設施的衛生監管,加重對違規行為的處罰。新規則亦能與國際標準接軌,有助於提升香港的形象。
然而,有議員就指出,不少中小型食肆及街市攤販都非常擔心,在經濟不景的情況下,須承擔額外成本,而新增的行政權力亦可能被濫用,又認為部分罰則過重。此外,有議員又提出人口密集地區實施垃圾分類難度較大,增聘巡查人員將增加財政負擔。
多年的議會經驗告訴我,再好的條例,如果得不到社會支持,做不到平衡,是很難運作得好,垃圾收費正是一個例子。因此,政府需要在實施過程中審慎平衡各方利益,加強與社會各界的溝通,增加透明度與公平性,方能將政策最大的效益展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