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勇闖難關,美夢成真
又是一個歷盡險阻、奇蹟地令夢想成真的故事。
去年九月底在中環展城館舉辦國慶展覽的時候,我膽粗粗寫信邀請全港十七區專員來看展覽(中西區不用寫,因為已經合作中),結果只有一位回覆,就是北區民政專員。他們從老遠的北區來到中環,看完後誠邀我們翌年為北區舉辦慶祝回歸展覽。
他們對辦一個微型藝術展覽需要多少預算、什麼場地,沒有概念。我於是一步一步籌謀,建議找贊助、搵場地、申請項目資助等。我逢週末到北區各區考察,上網查資料,最後篩選一系列可以做微型藝術品的題目,首選是上水廖萬石堂、沙頭角魚燈舞,打鼓嶺麥景陶碉堡、粉嶺龍躍頭太平清醮神功戲。
過程中要申請入禁區(沙頭角和麥景陶碉堡都是禁區)實地考察,找場地也一波三折。
辛苦克服了前期準備, 只剩幾個月時間做作品,年初還要準備山頂凌霄閣的展覽,死線臨近,人都癲。錢,只夠做三個半新作品,我覺得不夠氣勢,起碼做七個新作,怎辧?
最後諗通了,決定做歷來第一個以鄉村習俗文化為主題的微型展,加入豆腐花店、圍村客家菜、家鄉茶粿等小品全新作品。農村風味的美食,一定受歡迎。於是,我馬上拿起紙筆,在紙上繪畫豆腐花店、茶果店客家菜館和戲棚後台的平面圖。我像一個裝修佬,決定哪裏是窗哪裏是門、哪裏放桌椅⋯⋯最後邀請不同藝術家分工合作,把紙上夢想變成現實。
怎樣令幾百年歷史的傳統建築和習俗有親切感?我在廖萬石堂加入舞麒麟和點燈儀式,在碉堡加入迷彩邊防警察,並把碉堡內部全打開,揭開神秘面紗,可以俯瞰一目了然,魚燈舞加入飄揚旗海、觀眾和釣魚郎等,令作品凍起來、活起來!
我非常幸運得到藝術家們的全力支持,大家通宵達旦做新作,巧奪天工。我不惜工本,加碼全場展出28個作品,其中七個是新作品,
第一天開幕已人山人海,開幕才幾天,參觀人數已經破萬了。歡迎大家來參觀展覽,地點在上水上水匯2樓中庭,
展期由即日起至7月9日,朝十晚九開放,免費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