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07-24 04:31:56
日報

同性伴侶動搖男女婚姻制度 立法前須社會辯論共識

分享:
同性伴侶動搖男女婚姻制度 立法前須社會辯論共識

同性伴侶動搖男女婚姻制度 立法前須社會辯論共識

立法會《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委員會昨召開首次會議,討論透過立法制定替代框架,讓同性伴侶關係獲得法律承認。個別政黨已表態反對,或成近年罕有地不夠票通過的草案。昨日同時一名跨性別人士入稟法院,質疑《公廁規例》有關男女分隔的規定違憲,高等法院判入稟人勝訴。

無論為同性伴侶訂立替代框架,或涉及跨性別人士的社會制度,都應先要得到公眾充分的辯論,周全考慮對於香港公共政策的影響,同時要關顧社會上不同價值取向的持份者。涉及倫理道德事務的觀點,絕不適宜交由法庭,用一次的判決取代社會的深度討論。

傳統婚姻的制度着眼,一夫一妻制是維護人類傳承的根本價值。中國《民法典》婚姻篇確立的一夫一妻制,是一男一女結為夫妻的婚姻制度,同性婚姻不被承認。天主教會至今仍然堅持一夫一妻制,而教徒人數已經超越天主教和基督教總數的伊斯蘭教,根據《可蘭經》同樣否定同性結合。當然,香港作為開放社會,尊重包容不同宗教及價值取向的人來定居,但涉及法律制度上的變更,絕不宜草率行事。

今次提出同性婚姻替代框架,緣於2023年一宗司法覆核案件的判決。留意當時判詞,法庭認為特區政府沒有積極作為去處理同性伴侶關係,並不是立場清晰地要求港府將同性伴侶合法化,反過來指示給予兩年的限期,讓特區政府處理這個問題。這反映近年特區政府處理社會矛盾的燙手山芋,往往採用駝鳥政策。無論網約車與的士業的糾結,還是今次同性伴侶登記制度的細節,行政當局都缺乏進行深度的公眾討論,令問題不斷白熱化,去到用社會行動或者司法覆核的方式,才願意去面對。

adblk6

今次條例草案,行政當局似乎是被動式因應司法覆核的結果,提出整套立法框架,所以在立法會的辯論中,不少議員的發言都有的放矢,包括擔心會破壞傳統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不同的政策範疇會引發司法覆核的骨牌效應等。上述問題需要長時間經過社會消化和審慎討論,才能夠找到共識。現在倉卒立法無疑會引發不可想像的後果。

今次框架只不過是處理同性伴侶在一方病危或者有醫療需要時作出法定人士的角色,以及處理同性伴侶身後事的權利。事實上,有關問題可以通過其他的方法去解決,例如設立認可人事登記制度,根本就不需要為了同性伴侶大費周章,引發今次爭議。另昨日跨性別人士使用公眾洗手間的問題,究竟香港如何面對跨性別人士的社會角色,在使用公共設施以至法律定義制度上,也是不能草率處理。

美國總統特朗普就任時強調:「美國政府的官方政策將是:只有兩種性別,即男性和女性。」思想開放的美國社會,對於跨性別的態度都有兩極看法,香港沒必要走到最前端,就一男一女的定義作全面改變。

世界各地會就不同問題訂立不同法律框架,背後反映法律只是一個工具,去呈現當時當刻當地的社會狀況,對於道德倫理的接受程度,世上根本不可能定出一套完美的標準。正如美國法理學家德沃金所講,法律的變遷有如小說的角色性格一樣,不應隨時劇變。法律的發展需要得到社會大眾的認許,在同性伴侶登記及跨性別人士的問題上,香港仍然需要更多的討論空間,立法會議員或會有明智投票結果。

adblk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