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23-04-21 04:31:36
日報

淺灣綠楊

分享:
淺灣綠楊

淺灣綠楊

陳仲微《二王本末》所記:「景炎帝趨於富場」。西元1276年趙昰與皇弟趙昺一起來到九龍城。後來軍事吃緊,輾轉經淺灣(荃灣)到了碙州(大嶼山)的梅蔚(梅窩),趙昰在此病逝,享年九歲。這大概是史書上對荃灣最早的記載。

荃灣遠古時代已有人聚居,在荃灣柴灣角街曾發掘到石器時代和漢代文物。荃灣因淺水而被稱「淺灣」,但由有「龍游淺水遭蝦戲」的聯想,因而改名「全灣」,清代改稱「荃灣」。一九四九年後,國內移民和資金湧入,荃灣有來自大帽山充足泉水,因而發展為全港最大的紡織業中心。但大帽山山坑布滿有毒的馬錢草,有些居民喝了會腹瀉和發冷,所以曾經視搬入荃灣為畏途。

1990年代初,我住在荃灣山上的村屋。每天都要走下去荃灣站坐地鐵。每次經過綠楊新邨和商場,都有一種從郊野走進城市的感覺。在此以前住在牛頭角,九龍灣的德福商場也是經常流連之地。兩個地鐵站上蓋商場充滿了青年時期眾多的回憶。

這是港鐵「鐵路加物業」綜合發展模式的兩個成功例子。在土地資源珍貴的香港,港鐵借助鐵路的優勢,帶動一個社區的誕生,一地多用,鐵路站無縫連接住宅、商場、休憩用地及社福設施等配套,方便居民,亦能令住宅投資保值,是善用商業智慧的劃時代構思。

荃灣的新地標現在遷移到楊屋道一帶,荃灣站和改名為綠楊坊的綠楊商場有點冷清。不過這40年來承載了三代人生活點滴的地方,雖然隨時代見證了荃灣翻天覆地的發展,但是它的蛻變和不變,還會延續下去呢。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