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10-27 04:31:57
日報

科技自強尤可貴 高效市場變新天

分享:
科技自強尤可貴 高效市場變新天

科技自強尤可貴 高效市場變新天

四中全會確立了「十五五」規劃的基調,將科技自強列為核心目標,並強調「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相結合,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這一方向不僅契合國家長期戰略,更與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莫基爾(Joel Mokyr)在《增長的文化:現代經濟的起源》中提出的「破壞性創造」理論遙相呼應。莫基爾從人類經濟史中闡明,社會能否擁抱顛覆性技術、淘汰舊模式,是實現持續增長的關鍵。歐洲文藝復興依靠印刷術普及知識,工業革命憑藉蒸汽機重構生產秩序,皆證明科技與開放市場的結合能重塑經濟格局。今日中國的規劃,正是對這一規律的深刻實踐。

「破壞性創造」的本質,在於新技術與新市場對舊體系的顛覆。莫基爾指出,社會若缺乏對創新的包容與制度支持,技術便難以轉化為增長動力。歐洲因文藝復興時期應用印刷術,令知識流通而崛起。英國因接納蒸汽機與紡織機取代傳統手工業,才開啟工業革命。歷史表明,科技突破必須伴隨市場的高效配置與社會的開放性,方能釋放潛能。「十五五」規劃將科技創新與有效市場並舉,正是對這一邏輯的延展:科技自強是目標,高效市場是手段,二者缺一不可。

adblk6

中國企業已為這一路徑提供註解。大疆無人機以技術優勢佔據全球七成市場,將產品從消費領域擴展至農業、物流、工程甚至軍事應用;華為在通訊技術的突圍,寧德時代於電池與再生能源的領先,以及希音(SHEIN)藉大數據與供應鏈重塑時尚產業,均彰顯「科技+市場」的顛覆力。這些企業並非依賴保護主義成長,而是在開放競爭中通過創新佔據價值鏈頂端。它們的成功,證明中國經濟的未來引擎在於科技與市場的深度融合,而非單純規模擴張。

香港作為國家國際化前沿,更需領悟這一趨勢。然而,本港部分政策仍滯後於科技變革:以網約車平台規管為例,與其糾結於傳統業態保護,不如思考如何引入內地無人駕駛技術,結合國際駐港科企平台,將香港打造成智慧交通的示範城市。這既符合國家「走出去」戰略,亦能發揮香港「超級聯繫人」的優勢。但實現此目標,亟須破除官僚主義與法例塵垢。周恩來前總理曾將官僚主義歸納為二十種表現,包括「遇事推諉、怕負責任」「辦事拖拉、長期不決」,這些現象至今仍是香港變革的阻礙。政府須主動擁抱「破壞性創造」,協助企業適應技術更迭,而非以守舊思維抵禦市場規律。

科技自強與高效市場的結合,不僅是國家戰略,更是香港轉型的契機。唯有打破思維窠臼,以開放態度迎接技術顛覆,才能讓香港在時代的浪潮中,真正成為內地與世界之間的橋樑。時代從不眷戀舊秩序,唯創新者能開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