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變局勢將引發軍事競賽
國產航空母艦山東號編隊訪港,引起一陣哄動。當航母駛入維港,雄姿吸引市民圍觀,成為配合7.1回歸慶典的盛事。上次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訪港,曾獲邀登艦參觀,與官兵交流;山東號比遼寧號再進一步,第三艘中國航母在設計上又會大有改進,正是一艦比一艦強。
中國打造第一首航母時,在國際間頗為矚目,那時與政協副主席董建華交流,他力言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誇大事態。美國是全球軍事霸主,航母和艦隊數目比起前7位中其餘6位加起來的總和還要多,他直言中國要建一首航母有甚麼需要擔心?西方陣營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中國由修建第一首航母逐步發展,建軍速度不慢。回過頭來,當日在西方輿論質疑下迎難而上,是擇善固執的明智之舉。從以巴戰事到美國空襲伊朗,都說明弱國無外交,中國人說的以武止戈,才是隨時重回森林法則的國際秩序中的自保之道。
中國人說國家富強,富和強是並列條件。若然富而不強,就如錦衣夜行,非但浪費了華衣美服予人欣賞的機會,還會惹來立心不良之徒的逼害。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日本成為威脅美國的全球第2大經濟體,美國逼令日圓大幅升值,令日本陷入迷失30年,背後就是憑藉超強軍力對著無法建立軍隊的日本。可以想像中國若然沒有一定的軍事力強,在這一輪的關稅戰中,早就淪為沒有王牌的下國。
回歸以前,中環添馬艦是海軍基地,可以停泊到訪的西方軍艦,回歸前停泊軍艦的港池遷走,解放軍維持了碼頭在中環海濱,當時仍然引起部分人的議論,質疑在金融區見到解放軍艦艇的做法。最後決定還是一錘定音,解放軍碼頭仍然要留守中環。
特朗普上台,赤裸裸地展示了力強者勝的外交現實,因此猛然醒悟的不是俄羅斯或中國,而是美國的親密盟友歐洲。歐盟在俄烏戰爭和關稅戰中,赫然發現倚賴美國的軍事力量是如何的危險和脆弱,共同的政治價值和意識形態根本不能保障國家安全,重建軍事力量成為德、法當前要處理的要務。全球一體化面臨倒退,伴隨經濟變局而來的軍事競賽要重新展開,已經成為不想出現但必須面對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