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的水下文化遺產
1521年,嘉靖皇帝剛上位,明朝水師就與當年的海上霸主葡萄牙海軍在香港屯門海域打了一場海戰;最終明朝水師勝利,葡萄牙艦隊除了三條戰艦逃脫外被全殲,明軍還收複了被葡萄牙人侵占多年的屯門到葵涌一帶土地。
屯門海戰是中國與西方列強的第一戰,其大獲全勝意義重大。當時的海戰地點,估計在屯門與大嶼山之間的海域,尤其是黃金海岸附近的海底,應沉睡著當年被擊沉的葡萄牙戰船。
1809年駐在澳門的葡萄牙海軍協同廣東水師,在大嶼山和赤鱲角之間的海面聯合攻擊海盜張保仔夫婦的船隊。這一役打了近一個月,澳葡有三艘軍艦和一艘雙桅船參與作戰,廣東提督孫全謀率領水師60艘帆船、1,200門火炮和18,000名士兵參戰。此戰中葡聯軍雖然只是小勝利,但也挫敗了張保仔的銳氣。
2022年香港公眾考古學會連同香港水下考古總會,在東涌小炮臺對開的海底進行了潛水探索,可惜條件所限,並無發現。
從唐代海上絲綢之路開通以來,作為這條海上要道的必經之路和轉運補給港,千百年來香港的海域有多少船舶航行路過?又有多少遭遇颱風海難而沉沒在海底?
香港唯一的一次海洋考古調查是配合明日大嶼人工島建設的環評調查中發現的古代沉船,邀請了外國的專家來進行。
未來香港要進行新一輪文物普查,除了陸上的歷史建築、考古遺址,也應開展對豐富水下文化遺產的普查。當然水下文物普查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其中關鍵就是水下考古調查船。
「中國考古01」號是中國自行設計制造的首艘水下考古船,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若能請到她來為香港海域做一次初步診斷,應該會有不少寶貴的發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