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毛應 黃宜洲 西貢的抗日史跡
這天在幾位村長的帶引下,我們考察了西貢的中共抗戰遺址。首先來到了黃毛應村的玫瑰小堂,這是建於1940年的天主教堂。按《港九獨立大隊史》的記載,1942年2月3日,帶著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的命令,陳達明、蔡國樑和黃高陽三人來到西貢黃毛應村天主教堂內,開會成立了港九大隊。
教堂正立面有一玫瑰花窗,十字架是簡陋的兩條鐵通搭成,金字塔斜屋頂鋪設生鏽的鐵皮。這座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的抗戰遺址,馬上要進行維修翻新,未來除了是教堂外也是西貢抗戰故事館。
黃多明村長帶我們去探尋石坑附近的戰壕和地洞,這是游擊隊當年開拓的秘密棲身地。當日軍進村搜索游擊隊的時候就會藏匿在此,裏面糧食彈藥補給充足。戰壕地洞隱蔽在密林中,當年的構築物清晰可見,是難得原樣保存完好的抗戰遺址。
日占時期,黃毛應村是港九獨立大隊重要的根據地。1944年9月日軍掃蕩村子,因未能發現游擊隊員蹤跡,便將鄧姓村民數人帶到玫瑰小堂嚴刑逼供,施以酷刑,堅毅不屈的村長最後一死數傷。
黃宜洲是個綠意盎然、不似人間的小島,與黃宜洲村一水之隔。這看似世外的村落,當年也飽受日軍的蹂躪。聽原來的游擊隊爆炸隊成員的後裔黃錦文村長介紹,百多年來黃宜洲一直是西貢的海上運輸樞紐,最早鹽田梓生產的海鹽就是經由黃宜洲運往外地;而外來物資就經這裏集散到西貢各村落。因此也成為了抗日游擊隊的海上基地之一。村裏一棟已廢棄的基督教福音堂,曾經是游擊隊駐紮藏匿的見證。期待未來這具紀念性的遺址能修復,為後人留下我們的抗戰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