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25-05-16 04:31:35
日報

企業也有生老病死

分享:
企業也有生老病死

企業也有生老病死

近年每當有老字號結業的消息傳出,總會引發一陣欷歔。不少人將這些經典品牌的消失歸咎於香港營商環境惡化,但其實企業與人一樣,都逃不過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在這個充滿競爭的商業叢林中,物競天擇是不變的法則。若企業無法順應時代變遷而作出相應調整,在面對競爭時停滯不前,最終難免被市場淘汰。

我常被問到The Bees的發展大計,我通常說沒有甚麼大計,只是見步行步,唯一可知的就是企業終有一日會走向終結。這樣的說法並非出於悲觀,而是一種清醒的認知。它時刻提醒著我要努力延續企業的生命,讓它的存在更有價值。這跟人生一樣,保持健康、活出意義,享受沿途風光,才能真正做到「不枉此生」。

對於The Bees來說,存在的意義在於讓員工能更公平地分享到自己的勞動成果。除了提供市場水平的薪金外,還有清晰透明和慷慨的分紅制度,讓團隊成員共享企業盈利的成果,這本身就是一件美好的事。若能進一步發揮影響力,帶動更多企業與員工共享成果,那將為我們的存在賦予更深遠的意義。

企業活著時要有意義,而結束時也應當體面,避免留下污名。結業時不要拖欠員工薪金或強積金供款,償還所有供應商的欠款,還要繳清所有未完租約的租金。當企業的生命走到盡頭時,我們需要坦然接受,不應苟延殘喘地勉強維持,那樣只會對社會造成更多負面影響。如果已經虧損了一段時期,仍沒有起色的話,就該認清現實,不要奢望有奇蹟出現。趁著尚有資金時優雅退場,才是對所有持份者負責任的做法。

adbl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