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25-09-12 04:29:52
日報

反正都遲了

分享:
反正都遲了

反正都遲了

新學年開始,有遲到學生爆出金句「不要緊,反正都遲了」,相關報道迅速在社交平台瘋傳。大家討論這女孩是「仙氣」還是「看透世情」。但作為管理者,我看到的卻是管理學中一句經典的話:「You get what you measure」—— 你衡量甚麼,就會得到甚麼。

如果我們衡量學生上學的標準,只有「準時」、「遲到」和「缺席」三種,那麼遲一分鐘是遲到,遲十分鐘也是遲到,自然就會出現「反正都遲了」的心態,學生也就失去趕回學校的動力。

這讓我想起英國經濟學家Charles Goodhart 提出的Goodhart’s Law:「當一個衡量成為目標,它就不再是一個好的衡量。」有些人會認為,那就應該增加更多量度標準,以互相補足和堵塞漏洞。但我認為,即使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去設定指標,最終仍可能被扭曲。例如,若為了鼓勵遲到學生仍願意趕回學校,而將遲到區分等級並施加不同程度懲罰,結果可能反而讓學生因「遲太多」而索性缺席。

我自知頭腦不夠精密,因此在管理上不會設定過多複雜的標準,只專注於衡量企業生存最關鍵的指標——現金流。只要現金流入大於現金流出,企業就能活下去。有些公司帳面上有利潤,但若最終收不到錢,還是難逃結業的命運。

這不意味我反對公司設定不同的KPI,只是我不採取「由上而下」強加指標的方式。因為如果由我來定標準,他們只會想方設法「達標」,而不是做對企業真正有益的事情。相反,如果標準是他們自己訂立的,而且不達標也不會受罰,他們反而會更有決心朝著目標努力。

adbl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