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25-10-03 04:31:22
日報

經濟誘因無助提高生育率

分享:

最近一名七旬獨居婦人,疑因在家中昏迷倒地,失救致死。直至鄰居聞到單位傳出異味,才發現她已離世多時。據報道,老婦獨居多年,其獨生子三年前移民英國後,便與母親沒有聯絡,對她的健康狀況一無所知。

「養兒防老」這一傳統觀念,現在不但不合時宜,甚至已脫離現實。記得小時候,父親常說「老豆養仔仔養仔」,他早已看透世情,明白養老得靠自己。儘管如此,他的子女尚算孝順,沒有棄他們不顧。現在養育子女真的不敢期待回報,只求他們能自食其力,不成為「啃老族」便滿足。

香港生育率低迷,一直是個難解的社會問題。這兩年,除了因疫情延後生育,令生育率略有回升外,整體趨勢持續下滑。生兒育女,幾乎肯定是蝕本的投資。香港養育孩子的成本高昂,課外活動與補習費用所費不非,不少中產家庭的媽媽,甚至犧牲個人事業來培養孩子。

香港政府推出的鼓勵生育政策,包括獎勵金、稅務減免、住房優惠等,對於養育孩子的龐大開支來說,無異於杯水車薪。經濟誘因很難打動原本無意生育的家庭,讓他們作出如此大的犧牲。這些措施,頂多是對本來就有意生育的家庭聊表謝意。我認為若真要提供經濟誘因,或許應集中資源,鼓勵願意生育的家庭多生,以遞進方式資助,降低他們的「邊際成本」。

adblk6

長遠來看,要真正提升生育率,必須從社會文化與價值觀著手。生育率低,某程度上源於個人主義盛行,人們普遍缺乏犧牲精神。我認為,無論是教育還是文化娛樂領域,都應多宣揚集體主義與利他精神。這不僅有助改善生育率,也為社會長遠發展帶來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