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25-11-28 04:31:27
日報

客戶體驗:細節中的競爭力

分享:
House730

在 House730,我們一直非常重視用戶體驗。無論是一個按鈕上的文字、顏色,甚至位置,我們都會反覆做A/B測試,去找出最合適的版本。這並不是執著,而是電子商貿的基本概念——如何在產品上提供最好的使用體驗,從而帶來最大的轉換。

講到這裏,我想起兩個關於「細節」的例子。

新加坡機場的地氈:去過新加坡的朋友,可能都留意到當地的樟宜機場幾乎全程都鋪有地氈。這個設計看似不太方便——在地氈上拖行李,又重又慢。對趕着登機的人來說,這明顯不是「好體驗」。

但後來我才知道,這其實是一個經過精密計算的設計。機場希望令每位旅客的腳步慢一點——大約一至三秒,讓他們有更多時間看到沿路的商店櫥窗。想像一下,如果登機閘口距離200米,這個「放慢」足夠令旅客多看近1分鐘的商店展示。結果,轉換率(conversion rate)上升了,旅客仍然覺得舒適愉快,因為地氈減少了路上的噪音。

這就是所謂「體驗與商業」之間的平衡——讓用戶慢下來,但仍然覺得被照顧。

另一個例子:學校的報名系統

相反的例子來自我最近的親身體驗。我在使用英基學校的報名系統,他們的報名系統會提供一個可回覆的電郵地址。理論上,這是方便家長查詢申請進度,但我發現——寄出電郵後一個月,都沒有人回覆。對用戶來說,這不只是效率問題,而是信任感的問題。

adblk6

如果一間機構真正關注用戶體驗,就不可能讓這種「石沉大海」的情況發生。即使不打算逐一回覆,也應該設有自動回覆,告訴家長應該如何聯絡、何時會有回應。

這樣的小細節,決定了用戶感受到的是「被忽略」,還是「被尊重」。

細節累積出競爭力

這兩個例子其實講同一件事:好的客戶體驗,往往藏在最細微的地方。

它未必需要大型的改動,也不一定依賴華麗的科技;只要你肯站在用戶角度多想一步,就能把體驗轉化為商業優勢。

在House730,我們針對每個用戶互動環節都做實驗——例如當用戶想聯絡放盤人時,按鈕上的文字,我們就有四、五個版本同時測試,觀察哪一個表達方式能產生最高的查詢率。

這些測試看似微小,但累積起來,就是產品體驗與品牌信任的基石。最終的成功,往往不是靠一個「大改版」,而是千百個小細節,一次又一次地把使用者放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