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金童》
《金童》表面上是一個拳擊手重回擂台的故事,但更深層地描寫了香港人那種「打不死精神」。張繼聰飾演的主角張力,昔日是拳壇「金童」,10年前因誤殺入獄,重獲自由後面對的不只是歲月流逝,還有未曾見過面的10歲兒子與那份難以逃避的罪責。
電影情節雖簡單,卻層次分明。父子之間的對峙、矛盾到和解,令故事超越拳賽勝負,昇華為一場人性的救贖。張繼聰的演出不單打拳,更打出父親的承擔與尊嚴。那種壓抑多年的情感與重新燃的鬥志,讓觀眾感受到「打不死」成為真實的生命體驗,而非口號。觀眾從他的拳擊節奏中,看見香港人面對困境仍不輕言放棄的堅毅。
《金童》早於2019年開拍,卻歷經疫情、資金短缺等重重波折。最終張繼聰甚至自資完成後期製作,這份堅持與毅力就是電影精神的延伸,也正呼應香港人「用行動證明」的態度。
在特效與包裝主導的年代,《金童》反而以樸實取勝。它沒有華麗的特技效果,卻有一拳一拳打進人心的真誠與重量。張繼聰彷彿化身為《鐵拳浪子》的矢吹丈,屢敗屢戰,永不低頭。這不僅是電影裡的角色命運,也是現實中的他以行動說出的信念。希望今年的張繼聰,能如銀幕上的「金童」一樣,再度打回自己的位置,不再與影帝擦身而過,成為那個在現實舞台上同樣打不死的香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