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第三季全港的二手居屋交易登記達到1,240宗,與上一季的1,364宗相比,降幅達9.1%。(資料圖片)
在香港這個被樓市潮起潮落牽動的城市,二手居屋的交易數字就像一杯奶茶,時濃時淡,總是能挑動我們的味蕾。根據最新的土地註冊處數字,今年第三季全港的二手居屋交易登記達到1,240宗,與上一季的1,364宗相比,降幅達9.1%。這數字雖然讓人皺眉,但仔細一看,這可是近三年來的最小跌幅,顯示市場的韌性不容小覷。
隨著銀行同業拆息的劇烈波動,從8月中旬的不足1厘如同升空表演的無人機,迅速飆升至3厘以上,這波拆息過山車讓不少買家心驚膽跳。然而,「居屋2024」的7,132個新居屋單位在53天內就被搶購一空,這樣的熱潮如同旺角夜市般熾熱,顯示出對資助房屋的需求根本不減,直逼市場的心跳。
第三季的二手居屋平均成交價為390.5萬元,較第二季的380.3萬元上升約2.7%。這就如同在海鮮市場上,業主們見狀不甘示弱,紛紛抬高叫價,讓成交價重返390萬元的水平,創下近三季的新高!然而,交易量卻因新居屋的推出而受到壓制,像是街頭小販的生意,雖然價格上升,但客流卻不如預期。
按價格區間分析,200萬元以下的樓盤成交量可謂雪崩式下滑,第三季僅登記35宗,跌幅竟高達34%。而300萬至400萬元的區間依然是交易的熱點,雖然從603宗減至542宗,卻仍讓人感受到活力的脈搏。地區上,九龍區的交易量如同迷失在繁華中的小巷,由376宗減至322宗,按季減少14%;而新界區同樣面臨挑戰,從847宗減至771宗,下降約9%。相對之下,港島區卻像是升空中的煙花,在市區的繁華中逆勢爆發,錄得147宗交易,增幅達4%。
如果我們將目光放在具體屋苑,青衣的青華苑在第三季以18宗交易的成績驚艷全場,創下80%的增幅,成交總值達5,850.8萬元,簡直就是季內屋苑中的黑馬。而九龍灣的麗晶花園則以38宗交易成為最活躍的屋苑,雖然成交總值為1.5億元,但相對於上一季卻有所減少,宛如一場未能完美收官的演出。
隨著政府針對資助房屋的政策調整,包括增加1,000個「白居二」名額等措施,這些政策如同春風吹拂,為二手居屋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近月恒生指數的持續上升,讓不少買家像是吃了興奮劑,或有助在第四季套股換樓,加快入市步伐,市場前景或將續樂觀。
隨著「居屋2024」的選房階段已經結束,預計接下來的季度中,二手居屋的交易量將有所回暖,甚至可能突破1,400宗的水平。市場的回暖不僅僅是數據上的波動,更是消費者信心的體現。在這個充滿活力的城市,第四季的樓市將如何演變,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 陳海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