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色列打破了伊朗的底線
每一次,以色列打擊伊朗,結果伊朗的反擊都不過是虛張聲勢,不敢真打。誰知這一次,伊朗卻好像是動了真格,把以色列的兩大城市,海法和首都特拉維夫打了個稀巴爛,不打軍事基地,專打商業、富人區、民用設施,對以色列人民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傷害,此結下了不可彌補的深仇大恨。
問題在於,伊朗為何會一反常態、從軟變硬呢?
這是因為美國/以色列揭露了自己的底牌,而這底牌越過了伊朗的底線,因此伊朗無法忍受,只能反擊。
伊朗的底線很簡單:維持神權政治的政權。而美國/以色列的政策,就是傾向推翻伊朗的現政權,很可能是由前巴列維王朝的家族復辟,這是不可調和的基本性矛盾。
話說伊朗以前叫「波斯」,信奉拜火教。後來阿拉伯人侵略了波斯,遂強迫國人信奉伊斯蘭教,因此,教派中的骨幹分子都是阿塞拜疆人。
1979年,巴列維王朝覆滅,以反美反王朝為主打的神權政權建立,阿塞拜疆人因而成為了統治階級。
不可不知,神權並不代表不貪腐,現時伊朗的商業和財富由幾個政治大家族所壟斷,人口有六成是波斯人,兩成是阿塞拜疆人,而且由於西方制裁多年,不但貧窮,而且貧富懸殊,這結構注定了社會極不穩定。
伊朗向來有崇尚西方的傳統,認為自己是雅利安人,是和西方同一源流的高尚血統。再者,在1979年革命之前,伊朗和以色列是好朋友,以色列甚至為伊朗訓練軍人,也由於這淵源,以及伊朗國內的普遍不滿,造成了大量「伊奸」。
至於伊朗的統治階層,其子女親人也有大量在美國唸書、寓居,因此,他們的如意算盤,是和美國和解。故而當特朗普上場,表面上伸出橄欖枝,伊朗高層馬上和向來支持它的中國和俄羅斯絕交,而且停止資助敘利亞、真主黨、哈馬斯特傳統盟友,自製出孤立局面。
然而,當伊朗沒有了盟友,也就即是沒有了談判的實力,美國和以色列遂可以長驅直進,乘著談判期間,伊朗的防守疏忽,突襲遠程打擊伊朗,從而達致它的戰略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