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量負資產證明香港業主有承擔
最新數據顯示,香港負責資產數目超過4萬個,上升超過6%,自從2003年以來最高數字,當時大約有8萬個負資產。4萬個負資產,樓市即使不繼續下跌,都不是那麼輕易掉頭回升。不過很奇怪,理論上金管局應該提醒市民小心自己物業變成負資產,但何以金管局正副總裁都話負資產是很小事,樓價下跌自然會出現負資產,只要負資產不變成銀主盤就乜事都冇。
金管局正副總裁心知肚明,負資產增加只是政策問題,如果不准任何人用九成按揭,就不會出現那麼多負資產,只要負資產不變成銀主盤,樓市便沒有問題。而要負資產不變成銀主盤只有一個做法,就是負資產業主繼續供樓,不被銀行收樓,物業不變成銀主盤,樓市便沒有問題。
有很多不了解香港物業市場的人話,既然是負資產,即是資不抵債,何以不任由銀行將物業沒收變成銀主盤,等銀行收拾手尾。現在負資產有4萬個,銀主盤只有3百個,根本不合比例,香港人是不是傻的?
香港人當然不是傻的,負資產業主只是有𠄘擔,因為業主知道,如果被銀行沒收物業變成銀主盤,以後不但不會翻身,而且仲欠落一筆債。如果繼續供樓,樓市總會有掉頭回升的一日,負資產業主不但可以收復失地,甚至會有不俗利潤。而現在影響樓價的不利因素亦逐漸淡化,在政府撤辣之後,買樓的人多了,物業印花稅收入比撤辣前多三成,而潛在供應量亦從11.2萬個單位,下降至10.5萬個。在關稅貿易戰之下,美國利息有望下調,香港亦因而受惠。而近日熱錢湧港,銀行體系結餘超1,700億元,香港同業拆息大跌,在各項利好消息之下,樓價可望穩步上揚。如果負資產者沒承擔,任由銀行沒收物業,當樓價回升,他們便是大輸家。所以,負資產多而銀主盤少亦可以話是一個好消息,代表香港業主有承擔,而銀行最鍾意客戶是有承擔。
作者為紀惠集團副主席及行政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