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威爾於上周五舉行的Jackson Hole年會上發出轉鴿信號,改變先前多番偏鷹言論,令市場減息呼聲此起彼落。他表明關稅對通脹影響基本假設為一次性,並將焦點從物價轉向就業,以後者下行風險為由鋪路,提供去年12月以來再度減息的前瞻性指引。不論此次是否意味特朗普政府對聯儲局政治施壓奏效,市場預先慶祝,美股債、大宗商品及加密貨幣等全線皆升,美匯指數則下跌。
我們對當局年內最多減息兩次觀點維持不變。雖然鮑威爾傾向關稅對通脹是短暫衝擊,但假若未來通脹數據向上步伐加快,而就業市場放緩程度相若或降低,屆時當局在基於後者放緩而進行的9月減息後,再進一步減息理據將縮小,故預計在一次預防性減息後,當局須謹慎權衡風險,年內減息速度不會太快。
有趣是,參考Carson Investment回溯測試,1980年計起,歷史上每當標指在聯儲局減息前,距離歷史高位2%內,減息後1年有高達100%機率錄正回報,平均回報13.9%;而從1970年計起,以當局在每一次減息然後相隔5至12個月再次減息計,其中符合此情景的11次中有10次標指在一年後將錄得12.9%的平均回報。當然,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將來回報,若果投資者青睞美股,我們長遠仍然偏好高質素的大型數碼經濟及半導體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