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25-08-12 08:30:00

本港商業房地產不景氣持續

分享:
本港商業房地產不景氣持續

香港商業房地產正面臨前所未有寒冬。(資料圖片)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亞洲商業樞紐,惟近年商業房地產正面臨前所未有寒冬,寫字樓與零售物業市場正受到空置率高企、物業估值下調以及企業撤資多重打擊,市場信心低迷,復甦前景仍不明朗。

近期一宗引人注目的交易是鷹君(041)家族以2.18億元購入中環皇后大道中9號一整層樓面,呎價僅約1.58萬元。這一價格相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前高峰期的同幢成交價,跌幅足有接近75%

如此大幅折價不僅反映市場對中環核心地段物業價值重新評估,也突顯投資者在當前環境下謹慎態度。

adblk5

無獨有偶,紀惠集團減持其持有的中環中心單位,作價較當年買入價折讓五成,這進一步印證了市場低迷現實。這些交易表明,即使是位於香港核心商業區甲級寫字樓,其價值也難以抵禦當前市場的衝擊。

這種大幅折價的現象並非個別案例,而是市場普遍趨勢的縮影。投資者對商業物業的估值預期已大幅下調,部分原因是空置率高企和租金收入的不確定性。

根據仲量聯行(JLL)的最新報告,2025年上半年,香港甲級寫字樓市場的整體空置率已攀升至13.6%,中環核心區的空置率更達11.6%,為近年來的高位。這些數據反映出需求疲弱與供應過剩的雙重壓力,導致物業持有者不得不以低價出售資產以換取流動性。

香港商業房地產市場的低迷,與國際企業對香港營商環境的重新評估密切相關。近年來,多家國際企業選擇縮減在港業務規模,甚至將部分業務轉移至其他亞洲城市。例如,法國高端酒業品牌Moët Hennessy已陸續將部分營運及人手轉移至其他亞洲城市,這一舉動顯示企業正在重新部署區內資源,尋求更具成本效益或增長潛力的市場。英國奢侈品牌Burberry的情況更為顯著,其後勤和採購部門已調遷至上海,顯示對香港市場投入的顯著減少。此外,部分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及律師行亦縮減在香港商廈租用樓面規模。

adblk6

這些企業的撤資或業務重組,反映香港作為亞洲區域樞紐的角色正面臨挑戰。過去,香港憑藉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吸引了大量跨國企業設立地區總部。然而,近年來的地緣政治緊張、經濟放緩以及營運成本高企,促使企業重新審視其在港業務的長期可持續性。特別是隨著上海、新加坡等亞洲城市快速崛起,香港在吸引國際企業方面的競爭優勢正在逐漸減弱。

商業房地產的寒冬不僅局限於寫字樓市場,零售物業同樣面臨嚴峻挑戰。國際連鎖餐飲品牌麥當勞早前宣佈,將8間位於尖沙咀、銅鑼灣、旺角、荃灣等黃金地段的物業公開招標出售,總市值達12億元。這些物業不僅位於香港的商業核心地帶,且附帶長期租約,理論上應具備穩定現金流和投資吸引力。然而,麥當勞選擇在此時出售這些資產,某程度上反映外資企業對香港商業房地產市場長期信心不足。這一舉動可能與香港零售市場疲軟、消費力下降以及旅遊業復甦緩慢有關。

adblk7

零售物業市場的挑戰與寫字樓市場有相似之處,均受到空置率高企和租金收入下降的影響。根據市場數據,香港核心地段的零售物業空置率同樣處於高位,特別是在疫情後消費模式的改變以及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下,實體零售店需求顯著減少。對於像麥當勞這樣的大型連鎖企業來說,出售物業不僅是為了釋放資金,也可能是對未來市場不確定性的應對策略。

商業房地產市場的低迷也對金融業構成壓力。恒生銀行(011)最新中期業績顯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其預期信貸損失撥備(ECL)總額高達55億元,按年升幅超過三成。這一數字反映商業房地產貸款違約風險上升,尤其是在物業估值下調和租金收入減少背景下。銀行作為商業房地產市場的重要融資方,面臨風險不僅來自借款人還款能力,還包括物業抵押品價值縮水。

adblk8

這種信貸風險的上升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惡性循環:物業估值下降導致銀行收緊貸款條件,企業融資難度增加,進而影響其擴張或維持業務的能力,最終反過來對商業房地產市場的需求構成進一步打擊。

香港商業房地產市場當前面臨的挑戰不僅是短期的市場波動,更涉及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首先,全球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地緣政治風險以及香港本地高營運成本,都對企業長期投資決策產生影響。其次,隨著混合辦公模式的普及以及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對傳統寫字樓和零售物業的需求正在發生根本性改變。

adblk9

香港商業房地產市場的寒冬尚未退去,空置率高企、物業估值下調以及企業撤資趨勢,均顯示市場正面臨嚴峻挑戰。在這背景下,業界需要靈活應對,探索新物業用途和商業模式,以適應市場結構性轉變。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雖然受到挑戰,

但其獨特優勢和韌性將能為市場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