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25-10-06 04:30:15
日報

港鐵上市25年 新加坡輸番鋪

分享:
港鐵全年總乘客人次超過19億。(資料圖片)

港鐵全年總乘客人次超過19億。(資料圖片)

同年上市,港鐵(066)與新加坡地鐵的上市表現及經濟貢獻怎樣比?

先聽聽Grok簡單而客觀的分析:「港鐵的成功得益於多元化收入、強大的政府支持、高效運營及國際化策略。而新加坡地鐵受限於單一收入來源、嚴格監管、服務質量問題及缺乏地產業務,無法達到港鐵的成功水平,最終退市反映其商業模式的局限性。」

這是一個雙鐵故事。2000年7月26日,新加坡地鐵公司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2000年10月5日,港鐵公司在港交所(388)上市。四分一個世紀後,新加坡又贏?原來,新加坡地鐵上市後數年內曾面臨多次重大服務中斷,包括2011年與2015年的嚴重故障事件,導致公眾不滿與政府介入,服務問題加上財務壓力之下新加坡地鐵公司於2016年被淡馬錫全資收購並退市。是的,上市並非成功的保證,「新加坡又贏」更不是鐵一般定律。說好香港故事,市場主導的香港資本市場從來比新加坡的有效率,尤其在上市集資方面。適逢港鐵上市25周年,讓我帶大家從經濟學角度回顧一下,香港可以憑甚麼贏新加坡?

adblk5

港鐵的多元化收入,人工智能所指的是多得有特區政府支持的「鐵路加物業」模式,結合鐵路運營與地產開發創造多元化收入。地產業務(包括車站商務)為港鐵提供穩定且高額的利潤,降低對票價收入的依賴,同時亦容許提供大大少少恆常車費優惠續回饋大眾。相比之下,新加坡地鐵收入來源單一,只依賴鐵路和巴士運營收入,而票價亦受到嚴格監管,於是長期面對財務壓力,不可能像港鐵般年年派數以十億計的股息給股東,包括大股東特區政府。25年來,港鐵便一共派了過千億元股息給政府,與新加坡地鐵要靠政府收購打救不能同日而語。

有政府支持,為甚麼還要上市?上市最大的好處我認為是有市場監察。在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上市,管理層的透明度是一般政府機構不可比的,市場上的投資者亦可以隨時透過買賣股份向管理層投下信心一票。新加坡地鐵服務質素與公眾形象欠佳,多次故障導致投資者失去信心,股價低落反映其商業模式難以在公開市場持續成功。同樣面對市場監察,港鐵的市值由上市時約470億元,升至現在超過1,650億元,市場明顯歡迎這種高效運營及國際化策略的公私合營模式。

adblk6

除了上市表現,經濟學更關心的是經濟貢獻。新加坡地鐵服務欠佳,受影響的除了少數投資者還有廣大市民。過去25年,除了連年收息,港鐵股民亦受惠於由每股9.38元,升至近日26.38元的股價升值,更重要的是港鐵全年總乘客人次由不到8億倍增至超過19億,管理的住宅單位更由不到40,000個升至超過128,000個。相比新加坡地鐵貢獻新加坡GDP約0.5%至1%,人工智能估計港鐵對香港GDP貢獻約1.67%。香港人不要妄自菲薄,論經濟貢獻,港鐵又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