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塊鏈技術的初心是去中心化。(資料圖片)
海耶克與佛利民關於貨幣去中心化的大辯論,對穩定幣的發展有甚麼啟示?
去中心化,是區塊鏈技術的初心,背景是08金融海嘯後部分市場人士對整套傳統中心化金融制度的不信任。一直以來,被挑戰的傳統金融精英等既得利益者對加密貨幣的誤解及沫黑,是容易理解的。我認為更有趣的,是不同地方監管機構對區塊鏈技術的態度轉變。以近期被本地評論員發現新大陸的穩定幣為例,他們不但不了解有十年歷史的穩定幣的實際及潛在用途,更不會知道半個世紀前貨幣去中心化的一場大辯論。
先有請Grok跟大家溫故知新:「海耶克在其1976年著作《貨幣的非國有化》(The Denationalisation of Money)中,主張廢除政府對貨幣發行的壟斷,允許私人機構發行競爭性貨幣。他認為,市場競爭將促使發行機構維持貨幣價值穩定,因為使用者會偏好購買力穩定的貨幣,從而淘汰不穩定的貨幣……佛利民指出,現行法律並未禁止雙方自願使用其他媒介進行交易,因此私人貨幣本已可能存在,但網路效應(network effects)和轉換成本(switching costs)會阻礙新貨幣的採用,使用者不會輕易轉換除非新貨幣明顯優越……這場辯論啟示穩定幣私人發行可作為貨幣去中心化的實踐,但須平衡創新與穩定。在2025年情境下,穩定幣已面臨全球監管(如歐盟MiCA法規),證實佛利民的實際主義;同時,海耶克的願景透過DeFi應用部分實現,未來可能透過彈性擔保(如多資產籃子)進一步發展。最終,私人發行成功取決於透明度、技術進步與監管環境的調和。」
對經濟學有認識的人,不應該對以上兩位諾貝爾獎得主的辯論感到陌生。這裏我要補充的,是佛利民提出「新貨幣明顯優越」的地方,目前是跨境支付,以及一直受超級通脹困擾的個別國家。本地財經評論員沒有聽過貨幣去中心化的辯論,卻自我研發呃錢陰謀論:一方面,穩定幣立法後市埸濫發會導致港元貶值;另一方面,人民幣穩定幣係會令香港出現雙幣制,最終令港元被人民幣取代。不學無術,莫過於此。首先,一國兩制下,港元沒有人民幣的外匯管制,此乃港元比人民幣或人民幣穩定幣的明顯優越。將來港元穩定幣比目前港元的明顯優越,是跨境支付。擔心劣幣驅逐良幣?先擔心劣質神經KOL驅逐優質財經評論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