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25-08-19 08:10:00

顛覆「不吃不喝」的樓市迷思:論Demographia報告的三大謬誤

分享:
顛覆「不吃不喝」的樓市迷思:論Demographia報告的三大謬誤

香港連續15年蟬聯「全球最難負擔樓市」。(資料圖片)

國際機構Demographia最新報告指香港連續15年蟬聯「全球最難負擔樓市」之首,聲稱港人須不吃不喝14.4年方能置業。此結論被本地輿論廣泛引用,卻忽略其方法論的結構性缺陷,更未能反映香港樓市正經歷的關鍵轉折。若盲從此報告框架,將嚴重誤判市場實況與政策成效。

報告以樓價中位數除以家庭收入中位數的倍率為核心指標,卻對近年倍率大幅收窄的趨勢輕描淡寫。2021年香港樓價收入比曾高達23.2倍,如今降至14.4倍,跌幅近四成。此劇變反映樓價從高位回落三成的現實,以及家庭收入增長的效果。若趨勢持續,未來5年負擔能力將進一步改善。報告將15年數據簡化為「連續居首」的標籤,無異於以歷史定論否定當下變化,更忽視中央政府要求香港增加住房面積與供應的政策方向,對北部都會區、明日大嶼等長遠供應機制隻字未提。

adblk5

該報告的國際比較脫離在地脈絡,無視財富結構特殊性。報告將香港與悉尼、溫哥華等城市並列比較,卻忽略香港家庭財富組成與國際城市的本質差異。香港作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家庭資產高度證券化與跨境化,單純以本地收入中位數推算置業能力,明顯低估實際購買力。摩根士丹利最新報告指出,港股回升帶來的財富效應,正轉化為住宅購買力。同時,香港租金收益率已超越內地一線城市,吸引內地資金流入。這些跨域資本流動皆使「本地收入倍率」指標失真——試問悉尼購房者有多少能獲得大中華區的資產收益挹注?

此外,報告採用數據截至2024年第三季,未能納入兩大關鍵轉折:一是利率環境劇變。一個月港元拆息(HIBOR)已跌至0.528厘的3年新低,且持續低於0.6厘水平,供樓負擔大幅減輕。二是政府撤辣後市場結構轉變。據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2025年首季中小型住宅成交佔比升至78%,反映上車需求釋放。而Demographia的「中位數樓價」模型,未能捕捉此類分層市場的差異化復甦。當悉尼買家仍承受5%以上按揭利率時,香港業主已步入低息周期,兩地實際供款負擔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adblk6

當全球媒體複誦「14.4年」的驚悚標題時,實質是將複雜的樓市動態壓縮成單一數字魔咒。若據此推論香港住房政策全盤失敗,無異於否定市場自我修正的韌性。要真正理解香港樓市,必須掙脫這套「國際標準」的緊身衣,從動態趨勢、財富特性與政策協同中,重塑屬於本土的居住正義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