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10-27 04:30:22
日報

七成人再出事?嚴控三高 防心腦血管病復發

分享:
七成人再出事?嚴控三高 防心腦血管病復發

七成人再出事?嚴控三高 防心腦血管病復發

本地研究指,患有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十年內再出現心腦血管事件風險達七成。港大醫學院利用本地數據訓練而成的P-CARDIAC人工智能風險評估模型,可清晰展示患者用藥與否的風險變化,有助患者更積極管理病情。

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呂德威指,三高非常普遍,高血糖、高血壓和高血脂分別影響8.5%、29.5%及51.9%本港15至84歲人口。「高血糖會造成血管氧化出現損傷;高血壓引起血管內壁炎症,增加斑塊積聚;高血脂則會形成斑塊和令血管硬化。」

定時用藥、健康飲食、恆常運動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關鍵。

定時用藥、健康飲食、恆常運動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關鍵。

與三高關係密切

心腦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臟衰竭、中風、周邊動脈病變等。本港每5宗死亡個案,就有一宗由心腦血管疾病導致;2023年,香港每天平均有11.3人因冠心病死亡,佔所有登記死亡人數7.2%。呂德威表示,三高是這些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糖化血色素每上升1%,心腦血管疾病風險便增加18%;血壓的收縮壓每下降10mmHg,則可降低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約兩成;膽固醇每下降1mmol/L,亦可減20%心腦血管疾病風險。」故患者依從醫生指示用藥,好好控制三高十分重要。

人工智能評估模型

為更準確評估港人心腦血管疾病風險,港大醫學院研究團隊研發出P-CARDIAC風險評估模型,利用醫管局港島西聯網2004至2019年接受血脂檢查人士數據,分析逾1,300萬份醫療紀錄訓練而成。港大醫學院護理學院助理教授徐詩鈴教授指出,「P-CARDIAC包含人口特徵、藥物處方、動態臨床數據、服務使用記錄方面超過120個參數,以評估未來10年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系統提供常見治療藥物選項,揀選後可得出10年風險變化,方便醫患溝通及解釋病情;也有助分流病人,風險較高的可更緊密監察,較穩定的可透過藥劑師主導服務管理病情。」

adblk5
冠心病患者Biu、徐詩鈴、呂德威。

(左起)冠心病患者Biu、徐詩鈴、呂德威。

中風者風險更高

為了解P-CARDIAC成效,研究團隊進行HEARTWISE臨床研究。截至今年8月,於6間公立醫院招募了1,248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參與,當中94%人帶有最少一項三高問題。結果發現帶有三高問題者,10年內再出現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達七成。徐詩鈴續指,「細分成一項、兩項及三項三高,風險達69%至72%不等;不同因素組合,高血壓及高血糖有64%、高血壓及高血脂有73%。」要留意是中風康復者的風險更高,需要更緊密的跟進;而不同風險組合的患者,在疾病管理上也要有個人化設定。

期望未來於公院應用

研究團隊現正繼續招募研究參加者,目標為3,000人或以上,希望可收集更多真實應用及全面的數據,包括醫療資源管理等,期望日後能夠整合到公立醫院的電子病歷系統中應用,「同時也希望私人市場能夠使用P-CARDIAC,患者無論透過公私營協作於私家診所就診,或轉移到私家醫院跟進,都可統一使用相同系統監察病情。」徐詩鈴說。「有興趣參與研究的患者,可與護理學院研究團隊聯絡。」

追蹤am730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