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知障礙症不是老化的必然結果,隨著愈來愈多可能的風險因子被發現,就有機會及早介入,並降低罹病風險。
香港已進入超高齡社會,推算認知障礙症人口將持續攀升,成為不容忽視的公衛議題,而國際研究發現,中年時期的心理健康狀況可能是影響晚年認知功能的重要因素。根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英國諾丁漢大學5月發表的研究指出,抑鬱症會增加罹患認知障礙症的風險,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委員會也在去年將抑鬱症列為14個可調控的認知障礙症風險因子之一。
中年精神健康與晚年失智有關?神經學專家分享觀察
《每日電訊報》記者David Cox分享,他的祖父中年時面對雙胞胎兄弟的突然離世,成為伴隨一生的創傷。他的情緒開始出現波動,無法維持正常的人際關係,後來被迫提早退休,最終在60歲時被診斷罹患失智。英國倫敦大學聖喬治學院神經學Peter Garrard教授對此進一步表示,他已見過數十個在70到80歲出現認知障礙症狀的患者,在中年時期曾經歷嚴重的精神健康問題。
「可能是因為感到羞恥,他們多宣稱自己過去沒有任何病史,但有時透過配偶的說明就能發現,患者在30到40歲時曾有5到10年的重度抑鬱,卻被本人誤以為只是精神崩潰或神經衰弱。」因此Garrard教授推測,兩者之間必定存在某些關聯。

長期遭受精神健康困擾的人,晚年罹患認知障礙症的風險較高。
重度抑鬱難維持健康生活 還有2可能原因
英國阿茲海默症研究中心Amber John研究員也透過相關研究發現,長期遭受精神健康困擾的人,晚年罹患認知障礙症的風險較高;抑鬱症偶爾發作的人,風險則相對較低。她指出,重度抑鬱症患者較難維持健康的生活形態,包括規律運動、充足的睡眠和適當的人際交流,而這些多有益於大腦健康。
研究顯示長期抑鬱的患者神經發炎反應通常偏高,可能對腦細胞造成損害。此外,大腦中的海馬迴與認知障礙症密切相關,John研究員說明,抑鬱症患者的皮質醇(壓力荷爾蒙)長期處於高濃度狀態,被認為可能是導致海馬迴萎縮的原因。

大腦中的海馬迴與認知障礙症密切相關,John研究員說明,抑鬱症患者的皮質醇(壓力荷爾蒙)長期處於高濃度狀態,被認為可能是導致海馬迴萎縮的原因。
長輩突然有情緒變化?專家:或是認知障礙症早期警號
65歲以上、過去沒有精神健康問題的長者,若突然出現抑鬱、焦慮症狀,可能是認知障礙症的早期警號。Garrard教授表示,許多80多歲的患者,最初因抑鬱症狀前來就醫,後來被診斷出認知障礙症。
今年稍早的研究發現,確診認知障礙症之前的十年,抑鬱症發生的機率會持續增加。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神經學Jonathan Schott教授說明,晚年抑鬱或焦慮原因有很多,有時可能與早期認知障礙症的大腦變化有關。認知障礙症有兩大主要病因,也就是血管疾病,以及異常蛋白質的堆積影響腦細胞的溝通;當大腦開始出現功能衰退,情緒變化就是其中一種表現。
認知障礙症不是老化!研究開展探索預防新方向 盼降低罹病風險
專家認為,及早啟動心理健康治療,或許是降低認知障礙症風險的新方向。抗抑鬱藥物應用於認知障礙症治療的研究也陸續開展,惟目前療效尚不明確。此外,John研究員表示,需要開發更好的檢測方法,讓醫生能夠區分患者的症狀屬於單純的晚年抑鬱或焦慮症,還是可能有潛在的腦部損傷。她使用英國國民保健署(NHS)資料進行的研究也發現,透過心理治療改善中年人的抑鬱和焦慮症狀,可能與未來較低的認知障礙症發生風險有關。認知障礙症不是老化的必然結果,隨著愈來愈多可能的風險因素被發現,就有機會及早介入,並降低罹病風險。
【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