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18-11-07 06:00:00

升學壓力爆煲 學生易抑鬱

分享:

雖然開學只有短短兩個月,但自10月起,學生因抑鬱症而求助的個案數量,比9月和暑假時顯著增加,精神科專科醫生林慧心更指出其診所現時每周約有3個新症,家長及學校應多加留意學生情況。

 

值得留意的是,並非成績不好的學生才有壓力,即使是高材生但自覺讀不來的同樣有壓力,林慧心認為,「重點在於學生自己對於學習和升學的想法,而呈分試或公開試前一兩年,更是抑鬱症爆發的高峰期。另一方面,就個人經驗而言,求助的學生年紀最小只有11歲。」


常有思想謬誤
學生抑鬱症的症狀,外人很多時難以察覺,因為當他們情緒低落、哭泣、疲倦、甚麼都不想做時,大多會躲進房間,林慧心表示,「他們還會不想與朋友聊天、自信心低落、思考能力或專注力減退。嚴重的話會拒絕上學,因為覺得壓力太大處理不到,甚至有自殺傾向,或有自殺計劃,很多時家長去到嚴重情況才知子女『出事』。」

抑鬱學生常出現一些思想謬誤,例如「一次考得不好,等於以後都會考不好」、「有人不喜歡我,即是我不好,以後都沒人喜歡我」等等,令思想走入死胡同,如加上生活的壓力事件,便會引起腦部神經遞質失調,誘發抑鬱症。若本身性格悲觀或緊張、沒朋友、與父母關係差的話,便有更高風險患上抑鬱症。
 

父母與子女若自小養成溝通習慣,有問題便即時知道。

父母與子女若自小養成溝通習慣,有問題便即時知道。

藥物CBT雙管齊下
治療抑鬱症,最有效方法是藥物治療及認知行為治療(CBT)兩管齊下。藥物方面,使用血清素調節劑SSRI,或者血清素及去甲腎上腺素調節劑SNRI,可調節腦部神經遞質,助思路回復清晰,惟會有輕微疲倦感覺,及短暫的腸胃問題。至於CBT,林慧心解釋,「其理論指,影響我們的並非事物本身,而是我們對事物的主觀想法。因此我們可幫患者分析及糾正思想模式,改正不恰當行為,從而增強解決問題及抗壓能力。」例如「入不到大學,人生沒希望」的想法,可叫患者找出沒有讀大學的成功名人,證明大學學位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然後再輔助他們建立更合理的想法。


每天溝通最理想
一名考全級前十名的中五女學生,自中三起花大量時間溫習,每天只睡6小時,到中五感到升學壓力,休息時間更少,覺得自己沒可能完成溫習,不能入大學。及後開始性緒低落、不回覆訊息、覺得沒希望,更有尋死念頭,曾將頭浸入水以感受窒息感覺,最後向父母及學校提出退學,並確診抑鬱症。現學生正接受治療,情況慢慢改善中。林慧心建議家長可多跟子女溝通,「能夠每天閒談5分鐘便最理想,子女有傾訴對象之外,有問題也可即時知道。此外,亦應從小培養學童對學習的正確態度,以免壓力過大。」

林慧心表示抑鬱症會影響病人思維方式,並非「諗多咗」。

林慧心表示抑鬱症會影響病人思維方式,並非「諗多咗」。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