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3-06-13 04:30:22
日報

肺癌|轉化中性粒細胞有望對抗肺癌

分享:
轉化中性粒細胞有望對抗肺癌

轉化中性粒細胞有望對抗肺癌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是近年癌症患者的新希望,作用於T細胞去殺滅癌腫瘤。然而單獨用於非小細胞肺癌的話,只有約三成患者受惠,反應率偏低。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最新研發出調節中性粒細胞至抗癌狀態N1的方法,可阻止肺癌腫瘤生長,有望成為新一代肺癌免疫療法。

中大醫學院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系主任杜家輝教授表示,肺癌腫瘤會形成一個「微環境」,當中除了腫瘤細胞外,亦存在人體的免疫細胞,「癌細胞同時具有免疫逃脫能力,營造一個有利它生長的環境。」免疫治療如單株抗體、免疫檢查點抑制劑、CAR-T治療等,都建基於加強或調節免疫系統,而達到治癌效果。

肺癌 龍浩鋒 杜家輝 鄧銘權 鍾一琿

(左起)龍浩鋒、杜家輝、鄧銘權、鍾一琿。

具有促癌及抗癌狀態

身體器官各自有不同且獨特的微環境,而於肺癌微環境中存在大量中性粒細胞,其主要作用為抵抗微生物、病毒的侵襲。過去有研究發現,中性粒細胞具有抗癌N1及促癌N2兩種狀態,而N1中性粒細胞愈多,肺癌患者的存活率愈高。中大醫學院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助理教授鄧銘權續指,「惟於肺癌微環境中,普遍有很多N2而很少N1,它們之間的調控機制亦未明。」

Smad3基因為調控關鍵

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利用單細胞生物分析技術(scRNA-seq)探究肺癌微環境的免疫動態。中大醫學院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博士後研究員鍾一琿博士續指,「我們透過細胞圖譜,發現了中性粒細胞在肺癌微環境的發展時序,先由N0狀態轉化為N2,再變成N1;其次,在Smad3基因缺失的小鼠中,N1中性粒細胞在肺癌微環境中大幅增加,於是我們估計Smad3基因是中性粒細胞由促癌轉為抗癌狀態的關鍵。」

Ad Block
肺癌

中性粒細胞經基因編輯後,有望用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

免疫治療新靶點

團隊繼而將生理鹽水、一般中性粒細胞及Smad3基因缺失中性粒細胞注射到3組癌症小鼠身上,發現兩周之後Smad3基因缺失組的腫瘤體積不到另外兩組的一半;而進一步利用人類中性粒細胞及人類肺癌腫瘤的小鼠實驗亦有相同結果,意味中性粒細胞的Smad3調控機制或可成為肺癌免疫治療的靶點。研究結果已刊登於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通訊》。

5至8年後臨床應用

鄧銘權進一步解釋,「我們同時發明了中性粒細胞抗癌免疫療法,先由血液中抽取出中性粒細胞,然後經過CRISPR基因編輯將Smad3刪除,再將中性粒細胞注射至肺癌患者身上。」而此新一代免疫療法的好處是血液中富含中性粒細胞,原材料不成問題;其次是中性粒細胞並沒有抗原限制,任何人的血液均可用於治療,毋須配對;中性粒細胞亦會自行追蹤癌細胞,不用另外再誘導。

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副教授龍浩鋒醫生表示,「團隊下一步會做其他動物測試和安全測試,之後就會進入第一期臨床研究,如果順利的話,有望於5至8年後正式臨床應用,為患者帶來多一個治療選擇。」團隊亦會繼續探究用於其他實體癌如胰臟癌等的可行性。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