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器人會自動「巡樓」,可偵測到火勢。(李朗僑攝)
三無大廈保安和火警隱患相當棘手,更對大廈居民生活構成威脅。為解決這些老大難問題,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學生林家豪開發出「智慧樓宇管理機器人」,機器人可自行爬樓梯、自動「巡樓」,可偵測到火災、毒氣洩漏或陌生人擅闖時發警號訊息,亦能偵測樓宇結構。林家豪相信,機器人能夠分擔物業管理人員的部分工作,減低意外發生的機會;其發明獲「創意工程及建築設計比賽」金獎。
在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就讀「屋宇裝備工程學高級文憑」的林家豪出身基層,自幼與家人居於三無大廈一單位。他提到,「小時候難得可同屋企人去旅行,點知玩完後回家,發現遭爆竊,咩財物都俾人偷晒」,他形容「(事件)令我有好大陰影,有(種)屋企(都)好唔安全嘅感覺」。此經歷激發他探索改善三無大廈安全問題的方法,並善用課堂所學,成功研發出一款智慧樓宇管理機器人。
機器人結合人工智能、物聯網、數據分析及雲端科技,可偵測火災、煙霧、障礙物、潛在樓宇結構問題及具備警報功能。他介紹指,當機器人發現火災徵兆或有人做出異常行為,可即時觸發聲光警示,並透過WhatsApp等平台通知管理人員及住戶;同時可偵測並記錄樓宇裂縫,供工程人員參考。

(左起)蔡紹明、林家豪及周子晉。

機器人能偵測樓宇結構。
林家豪指,原形機成本約一千元,最理想是在大廈每層放置一部。但坦言機械人暫時處於「原形機」階段,現須先解決私隱、大廈走廊狹窄等問題;望發明能夠發揮拋磚引玉效果,向業界展示全新的可能性。他又謂,發明獲獎感高興,「努力想做好嘢,終於得到人認同,係好開心嘅事」。
IVE沙田院校工程系講師周子晉稱,得獎作品理念出色、運用了最新的工程技術,不但實用性高,亦為三無大廈問題提供了嶄新解決方案。另一名工程系講師蔡紹明則指,希望林家豪日後能研發更多與樓宇管理相關的創新作品,貢獻社會。
市建局與IVE合辦創意工程及建築設計比賽
市建局夥拍職業訓練局機構成員IVE舉辦的創意工程及建築設計比賽,今屆以「智建『安』樂窩 」為主題,鼓勵大專學生針對舊式樓宇出現的安全問題,構思可持續發展的建築設計方案或智能發明。今屆共收到44份參賽作品,較去年增加三成。今年比賽更邀請由工程師、建築師、城市規劃師及測量師等組成的「躍動菁專」會員,擔任入圍隊伍小組導師,透過多場互動工作坊,向學生分享其專業經驗並提供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