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5-10-13 04:31:44
日報

社區藥房免費心理諮詢 500人接受服務 七成人症狀改善

分享:

社區對於精神病的污名化及標籤化問題仍嚴重,不少受精神健康困擾者因擔心受到白眼而抗拒求助。有慈善組織為提升大眾對精神疾病的認知和關注,透過籌款及資助,開設不同項目提供及時精神健康支援,包括在個人護理連鎖店內的指定社區藥房提供免費諮詢服務等。

當社區依然存在精神困擾污名和標籤化的情況下,要頂着別人眼光走進心理治療診所,對精神困擾人士來說亦成一大挑戰。慈善組織思健MINDSET與慈善機構香港心聆Mind HK合作推動的「社區心活指南計劃(iACT)」,培訓出為輕微至中等精神健康受困擾人士,提供心理治療的精神健康主任。有需要人士可在網上申請,到指定的社區藥房接受免費的精神健康諮詢服務。

香港心聆行政總裁、臨床心理學家凌悅雯 王志珊 怡和集團總法律顧問董事、思健理事會成員柏萬輝

(左起)香港心聆行政總裁、臨床心理學家凌悅雯,王志珊,怡和集團總法律顧問董事、思健理事會成員柏萬輝分享提高精神健康關注項目成果。(陳穎琳攝)

社區藥房接受6節心理治療

這群精神健康主任會接受9個月的培訓,學習早期介入治療的技巧。而經初步諮詢,被判定為適合接受服務人士,包括12至65歲、患有輕微至重度焦慮症、輕微至中度抑鬱症或受情緒困擾人士,獲安排接受6節心理治療;其餘人士則被轉介至合適的服務機構。iACT心理健康主任劉寶瑩指出,服務設於社區藥房,可以減少市民走進諮詢站的心理負擔。項目由2022年開始,至今已培訓超過150名精神健康主任。他們在去年正式落地投入服務,已為超過3,500有需要人士提供支援。

iACT心理健康主任劉寶瑩

劉寶瑩指免費精神健康諮詢服務設於社區藥房,可減少市民走進諮詢站的心理負擔。(陳穎琳攝)

機構稱,就有關精神健康諮詢服務中,符合服務的有近500人。當中269名抑鬱和焦慮徵狀已達臨床確診水平,其中逾八成人完成整個低密度心理治療,近六成半在接受兩節或以上治療後復原,逾七成人症狀顯著改善。劉寶瑩表示,私營心理治療服務收費高昂,公營服務則一般輪候時間很長,對這群輕微至重度焦慮症或輕微至中度抑鬱症患者,項目正貼合他們的需求。精神健康主任使用談話療法,從最初預約到接受服務約須等一星期左右,讓輕症患者提早接受治療,避免病情惡化,並減少其對藥物的需求。

培訓非教職員助情緒困擾學生

另外,機構亦推出其他提高精神健康關注的計劃,如與醫院管理局轄下醫院合辦推行,於中學推廣精神健康訊息的計劃,更於2023年加入全校參與模式,讓學生、老師、家長及校內所有員工亦一同參與。思健常務主管李晞瑗指出,不少學生出現情緒困擾時,第一反應均是躲起來,而非教職員反而或是最早發現他們的人,提升辨識及即時處理學生精神健康問題或風險的能力非常重要。而這些計劃所需經費會透過籌款及資助等途徑籌集。

齊步上怡廈2025 勞工及福利局長孫玉菡

「齊步上怡廈2025」昨舉行,孫玉菡(中)出席活動。

齊步上怡廈2025

逾500人以個人或隊伍形式挑戰怡和大廈49層樓。

怡和集團於1985年發起「齊步上怡廈」活動,今年已是第40屆,為集團旗下精神健康慈善機構「思健」的旗艦籌款項目,思健理事會成員、置地物業營運總經理王志珊表示,除實地賽外,今年亦於上月新增虛擬賽環節,讓指定組別參賽者透過應用程式探索40個社區及戶外的指定打卡點,累積步數包括透過程式內GPS自動紀錄或上載步數證明至系統,並參與運動挑戰賺取分數,在籌款之餘亦期望藉活動提高大眾對精神健康的關注。

齊步上怡廈2025籌得500萬

今年「齊步上怡廈2025」共籌得500萬元,實體賽昨在中環怡和大廈舉行,逾500人以個人或隊伍形式挑戰怡和大廈49層共947級樓。至於虛擬賽更有逾1,000人參加,來自DFI零售集團的Jonas Leong在虛擬賽事中表現突出,累積步數超過110萬步。

勞工及福利局長孫玉菡昨在活動上表示,政府非常重視精神健康,本年度的「精神健康月」已正式啟動,今年將招募更多來自各行各業人士成為「精神健康推廣大使」,目標是招募過千人。

adblk5

ADVERTISEMENT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