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本地
2017-12-12 06:00:00

防護中心:無證據基因變異 猩紅熱活躍專攻兒童

分享:
(衛生防護中心圖片)

(衛生防護中心圖片)

猩紅熱近期變得活躍,接連有學校及院舍爆發。香港醫學會稱,猩紅熱出現輕微基因變異,令傳播性增強,但對入侵性及致命率並無加強,故採用目前使用的抗生素已可消滅。但衛生防護中心指,至今沒有證據顯示引致猩紅熱的甲類鏈球菌近期出現基因變異。


衛生防護中心在過去4周的監測數字顯示,共有10宗學校或院舍爆發個案,涉及6家小學及4家幼稚園或幼兒中心,共有22人受影響。而今年首11個月接獲1,946宗呈報個案,較去年同期的1,244宗增加56%,亦較2015年的1,060宗顯著增加。在今年的個案中,患者年齡介乎2個月至43歲,有96%為10歲以下兒童,大部分個案病情較輕,當中698人需入院治療,包括兩宗須入住深切治療部。今年的整體流行病學及臨床病徵與過去數年的個案相似。


醫學會副會長陳以誠表示,未來猩紅熱個案會不斷上升,更認為真實情況比衛生署數字更嚴重。他稱,猩紅熱活躍可能與其有輕微基因變異有關,令傳播性增強,慶幸其入侵性及致命率未見加強,故依舊用抗生素盤尼西林便可對付。他又提醒,隨著流感高峰期將近,若兒童猩紅熱在水痘或流感「夾擊」下,可能令病情惡化,延遲治療更可能會引致急性腎炎及風濕性心臟病,建議患者應依照醫生指引服用抗生素,並要接種水痘及流感疫苗,有助減輕嚴重性及後遺症。

Ad Block


不過,衛生防護中心發言人強調,至今沒有證據顯示引致猩紅熱的甲類鏈球菌近出現基因變異,但基於過往的流行病學,預計猩紅熱活躍程度未來數月將維持在高水平,呼籲家長多留意子女的健康,確保他們時刻保持個人、手部和環境衛生。猩紅熱是由甲類鏈球菌引致的細菌感染,可透過飛沫或直接與受感染的呼吸系統分泌物接觸而傳播。病發初期通常出現發燒和喉嚨痛,偶爾會有頭痛、嘔吐和腹痛,舌頭表面可出現草莓般的外觀(圖),之後身軀和頸部會出現砂紙般粗糙的紅疹,並會蔓延至四肢。紅疹多在一周內消退,繼而指尖、腳趾和腹股溝的皮膚會脫皮。如懷疑患上猩紅熱,應立即向醫生求診。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