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紅十字會會長何驥先生、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女士, JP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協調部副部長陳澤濤先生、醫院管理局主席范鴻齡先生, SBS, JP 、香港紅十字會主席劉楚釗醫生 GMSM, MH, JP 、香港紅十字會副主席袁漢榮先生, PMSM ,以及香港話劇團行政總監梁子麒先生主持亮燈儀式。
為慶祝香港紅十字會75周年的大日子,該會首度與香港話劇團攜手合作,傾力打造全新原創舞台劇——《第八原則》,並於2025年8月15日至17日,假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館演出了四場,與觀眾們一同透過該劇尋找人道服務的初心,藉此傳播人道精神的信念。
致力減輕苦難 無私付出發揚人性光輝

香港紅十字會主席劉楚釗醫生 GMSM, MH, JP 指無數人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幫助素不相識的人,這不問回報的付出,就是人道精神的真實寫照。
香港紅十字會主席劉楚釗醫生 GMSM, MH, JP 於致歡迎辭時指,過往社會經歷無數挑戰,而75年來,香港紅十字會一直走在人道的前線。一直支撐起該會服務的,正是紅十字運動的七大基本原則—「人道、公正、中立、獨立、志願服務、統一、普遍」。此外,他亦感謝多個熱心機構和人士支持愛心轉贈行動,讓超過50間機構受惠,使弱勢社群能一同入場欣賞舞台劇。他指出「人道」的意思就是要減輕人的痛苦和苦難,紅十字運動發起至今已超過一百六十年,全球一百九十多個國家的紅十字及紅新月會的人員,都努力在不同的災難和衝突地區為受苦困人士提供幫助,努力實現「哪裡的人有苦難,哪裡就有紅十字」的弘大理想。他並指,回顧過去數十年,在危難時刻下,無數人依然挺身而出,幫助素不相識、急需救援的人,這份患難中體現人性光輝,不問回報的付出,就是人道精神的真實寫照,亦是最值得代代相傳的寶貴價值。
紅十字會與港人風雨同路 肩負社區防災使命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女士, JP 指,原創劇《第八原則》展現了香港人患難相扶,同舟共濟的精神。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女士, JP 則指,香港紅十字會一直與香港人風雨同路,並肩同行,每次在危難中,香港紅十字會都能迅速動員,配合政府展開緊急賑災和心理支援工作,以專業無私的服務精神,積極履行作為政府「人道助手」的使命。原創劇《第八原則》展現了香港人患難相扶,同舟共濟的精神,既是紅十字會成員堅守的共同信念,亦是香港社會一直珍視的核心價值。展望未來,特區政府和香港紅十字會的夥伴關係定會越來越密切。而在極端氣候頻生的新世代,香港紅十字會將繼續肩負協助社區防災的使命。她並期望香港紅十字會可透過專業的網絡,聯絡各界以拓展長者服務,應對人口老化的挑戰,攜手建立充滿溫情又堅韌自強的香港。
盼將第八原則發揚光大 成黑暗中明燈

醫院管理局主席范鴻齡先生, SBS, JP 祝願香港紅十字會於未來可將第八原則於全世界發揚光大。
醫院管理局主席范鴻齡先生, SBS, JP 致辭時則指,香港紅十字會於過去秉承了紅十字運動七大原則,默默地服務香港,甚至世界上不少有需要地區。而第八原則是將七大原則不斷拓展,跨越世代、跨越種族,以及跨越困境,成為黑暗中的明燈。他指出,香港紅十字會未來仍會繼續作出人道貢獻,憑著七大原則,紅十字會一直保持獨立、公正和中立,故地位超然,備受各國信賴,從而可擔任武裝衝突地區的中間人角色,進行救援工作。他祝願香港紅十字會於未來可將第八原則於全世界發揚光大。
將感人經歷搬上舞台 盼感動更多人

左起:《第八原則》導演陳美莉、香港紅十字會行政總裁兼秘書長蘇婉嫻、香港紅十字會雅麗珊郡主學校學生演員袁嘉濠及陳皓瑤、《第八原則》監製兼香港話劇團教育中心主管周昭倫
香港紅十字會行政總裁兼秘書長蘇婉嫻女士指,是次與香港話劇團的合作,源自年多前她看過一套十分感動的舞台劇。適逢今年是香港紅十字會75周年,讓她萌生將多年來紅十字會同事的經歷搬上舞台的想法,因而促成《第八原則》的誕生。她還記得跟編劇分享經歷時,不知為何多次被自己「說哭了」,這讓她更明白,其實很多感人的經歷埋在記憶中。是次由專業人員將精選的感人故事搬上舞台,希望能感動更多觀眾。
是次舞台劇收集和精選了部分感人的故事,背景包括石硤尾大火、蘭桂坊慘劇、沙士、新冠疫情等事件,甚至有加沙地帶衝突中救援的震撼經歷,讓觀眾了解紅十字會人員和義工的工作,是怎樣努力保護生命、關懷傷困、維護尊嚴,並認識紅十字會的七大基本原則。她續指是次除了香港話劇團外,亦有動員香港紅十字會的人員,以及公開招募了三十多位義務人員參與演出。她希望在是次公演後,能將舞台劇化作簡單版本,以便日後有機會於內部排練並演出,讓更多會員欣賞。
了解紅十字會工作 認識最高第八原則
《第八原則》監製兼香港話劇團教育中心主管周昭倫則指,他用了近半年時間搜集資料,與紅十字會不同部門的同事聊天,從中認識紅十字會的不同工作和人道精神:「人道精神是很難得、很寶貴、是很高尚的情操,是次的劇名《第八原則》,是寓意超脫所有東西,是能夠做到、但同時要大家努力追求的一種最高原則。」
《第八原則》導演陳美莉則指,是次她最難忘的經歷,是與不同年齡層的演員溝通,因是次的演員由6歲到金齡的朋友都有。他們來自不同背景,有些演員並沒有戲劇經驗、有些則具跳舞功底,但均未試過參與大型演出。她指,團隊由形體訓練開始,到後來和演員研習劇本,慢慢與他們磨合。此劇最小的演員只有6歲,剛升讀小一,雖然有時會調皮,但卻相當「好」。她認為每一個人都可以投入藝術,並非專業演員才可做到。她坦言排練過程相當艱辛,這次用非寫實的手法將石硤尾大火及沙士等情況呈現出來,牽涉很多形體動作,對演員來說是一個新挑戰。
是次有份參演,來自香港紅十字會雅麗珊郡主學校的袁嘉濠及陳皓瑤,均熱愛話劇演出。陳皓瑤表示很高興被導演選中參加演出,之前她雖曾於香港戲劇節上台表演,但首次參與如此大型演出。是次演出經驗讓她學會很多舞台劇的新知識,特別是要面對退場時較暗的環境。而袁嘉濠亦指,單是排演已覺得很精彩,慶幸有機會參與演出,他亦學習了控制時間,獲得舞台服裝和化妝等經驗。兩位同學都表示,未來如有機會,希望能再參加其他舞台劇的演出。
《第八原則》簡介:
一群紅十字青年會員,被團長的熱情打動投身志願服務,為長者製作「生命故事冊」。他們採訪了團長的爺爺,—位歷經風霜卻心懷大愛的長者。了解爺爺幼時遭遇木屋區大火,早早埋下助人的心願,卻因現實環境未能實現,只可將這份寄託傳遞給兒子力雄的經歷。以及力雄成為醫生親歷「蘭桂坊慘劇」、「沙士」與「新冠」的苦難,並毅然踏上戰區救援之路,在生死邊緣追尋真正的人道精神。
這班青年會員透過聆聽與陪伴,觸摸到人性對抗苦難的堅韌,更在紅十字會「人道、公正、中立、獨立、志願服務、統一、普遍」的七大基本原則之外,發現了隱藏其中的「第八原則」——跨越世代、種族與困境的信念,是照亮黑暗的無聲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