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私有化|迄今56年的恒生指數,今後很可能再無恒生銀行。(資料圖片)
滙豐控股(005)及恒生銀行(011)今日公告,滙豐建議以每股155港元,溢價約30%將恒生私有化,並撤銷逾半世紀恒生銀行的上市地位,消息震動全港。隨著恒生銀行的上市地位可能被撤銷,成為一間私人公司,這意味著迄今56年的恒生指數,今後很可能再無恒生銀行。
恒生指數1969年成立 由關士光創製
恒生指數在1969年11月24日正式向公眾發布,並以1964年7月31日為基數日。該指數是由有「恒指之父」之稱、恒生銀行前研究部負責人關士光所創製,當時關士光受恒生銀行時任董事長何善衡所託,何希望創立一個「香港的道瓊斯指數」,於是恒生銀行建立了一套追蹤港股的指數。指數初期成分股有33隻,這些公司被市場視為香港的「藍籌股」。
33隻「元老級藍籌股」僅剩4隻
恒生指數創立初期,其成分股不包括恒生銀行。而當時33隻「元老級藍籌股」,至今僅餘下4隻仍是藍籌股,分別是中電(002)、中華煤氣(003)、匯豐控股(005)有限公司以及當時是港燈的電能實業(006)。至於九倉(004)、大酒店(045)及太古A(019)等,雖已非恒指成分股,但至今仍在港股市場掛牌交易。
網民倡改名「滙豐指數」及「中國香港指數HCI」
滙豐一旦成功私有化恒生銀行,恒生指數中將再無「恒生」,相關情況今日在社交平台引起網民討論。有網民表示,恒生指數是否應改名為「滙豐指數」;亦有網民感嘆:「真係冇諗過有生之年見得到恒生指數冇恒生」、「香港都市傳說:菠蘿包無菠蘿,恒生指數無恒生」;更有網民提議,恒生指數今後或可稱為「中國香港指數HCI」。
不過,對於長期依賴恒生銀行股息作為穩定收入來源之一的散戶而言,最實際莫過於有網民感嘆:「今後冇咗隻收息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