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棒球場的熱血日常|一個香港球迷的朝聖手記。
香港的棒球場總是藏著不為人知的熱鬧。觀塘的晒草灣遊樂場是全港唯一的正規場地,但平日大門緊閉;獅子山公園的簡陋球場,連射燈和廁所都沒有,卻成了香港棒球愛好者的「家」。
偶爾有人問:「香港女生打棒球?真罕見!」我只能苦笑——是啊,我們像是活在平行時空的少數派。
於是,我開始飛往台灣,尋找真正的棒球氛圍。
球場裡的儀式感
第一次走進台灣棒球場時,我像個誤入異世界的觀光客。捷運站裡貼滿球員的主視覺,中職聯名薯片放在便利店貨架當眼處,路上行人穿著棒球衣,手裡拿著打氣棒、應援毛巾——這些無處不在的細節提醒我:在這裡,棒球不是小眾運動,而是生活的一部分。
我總是習慣提早兩小時到場,看著球員熱身、啦啦隊排練,看能否幸運地要到簽名。
賽前活動總是熱鬧,球迷排隊買周邊、美食街擠滿人,空氣裡傳來炸雞和啤酒的香氣。台灣朋友說:「看球就是要吃便當啊!」於是我也學著買一個,坐在內野,等待比賽開始。

新莊捷運站貼滿棒球員的宣傳照。
一個人的球賽 一群人的狂熱
我總是一個人看球,但從不覺得孤單。通常第三局還沒打完,已經能和前後左右的球迷聊起來。
「你是從香港來的?」
「對啊,專程來看球的。」
他們露出驚訝又佩服的表情,然後熱情地分享哪個球員最近手感火熱、哪隊總教練的調度不合理、哪個啦啦隊女孩最驚艷。當支持的球隊得分時,我們擊掌歡呼,完全沒有剛認識的尷尬。
局間活動則是另一種樂趣。最近薯片品牌贊助的「36年份薯片大放送」總是激發出球迷無限創意,為了贏取5,184包薯片(每個月12包、每年144包);至於MVP頒獎時,球員跳著自己的應援曲,觀眾席上的笑聲和掌聲混在一起——這種能與觀眾分享的快樂,對於香港棒球員來說,應該很奢華吧。

天母棒球場美食街內販售的地瓜球。
大巨蛋 Vs. 小球場的浪漫
上年終於到訪過大巨蛋。室內設冷氣、不怕下雨、四萬人的震撼場面,確實是現代化的享受。但說實話,我還是更愛台南市立棒球場這種小球場——當界外球「砰」一聲擊中觀眾席簷篷時,鐵鏽「雪花」會從天而降——全場球迷總會有默契地掏出扇子猛搧,像在進行神聖儀式。
或許,這是內心的「野球魂」作祟吧。在大巨蛋,看不到為了迎接主隊守護神出場的「破產燈光秀」;聽不到三壘指導教練用台語喊「跑啊!憨囝!」的氣急敗壞;更不會有突如其來的大雨讓工作人員手忙腳亂拉開帆布蓋住內野的狼狽趣事。這些不完美的瞬間,才是棒球最生動的模樣。

坐在外野邊看球賽邊觀賞日落。
應援文化:讓棒球不只是比賽
職業棒球的應援從來都不是單純的加油吶喊,而是一整套精心設計的棒球交響曲——每位打者都有自己的應援歌,每支球隊都有專屬的加油口號,就連上壘和敵對出局都有特定的慶祝歌曲。
記得第一次在洲際棒球場聽到全場齊喊「炸裂!陳子豪!」時,我渾身起雞皮疙瘩。簡單的旋律配上整齊劃一的動作,那種氣勢彷彿能直接影響比賽走向。這首被球迷稱為「世界名曲」的應援,早已成為中職的代表作,卻也隨著球員轉會成為絕響。

而講到應援文化,不得不提「嗆司(Chance)曲」——當主隊攻佔得點圈時,全場會響起戰歌般的旋律。這時所有人都會站起來,跟著啦啦隊團長和女孩的動作為球隊加油。各隊都有這樣的代表作:台鋼雄鷹的《乒乒乓乓》、統一獅的《統一尚勇》、味全龍的《龍光乍現》,嗆司曲的魅力在於它能夠瞬間點燃球場的每一個角落,甚至能讓敵對球迷忍不住跟著哼唱這些重複又洗腦的旋律。 台灣球迷的創意總讓人會心一笑。雖然投手沒有自己專屬的應援曲,而「便當~便當~揮棒落空!」、「麻糬~麻糬~三振出局!」、「水果滷味~Double Play!」便
而講到應援文化,不得不提「嗆司(Chance)曲」——當主隊攻佔得點圈時,全場會響起戰歌般的旋律。這時所有人都會站起來,跟著啦啦隊團長和女孩的動作為球隊加油。各隊都有這樣的代表作:台鋼雄鷹的《乒乒乓乓》、統一獅的《統一尚勇》、味全龍的《龍光乍現》,嗆司曲的魅力在於能瞬間點燃球場的每一個角落,甚至能讓敵對球迷忍不住跟著哼唱這些重複又洗腦的旋律。

台灣球迷的創意總讓人會心一笑。雖然投手沒有自己專屬的應援曲,而「便當~便當~揮棒落空!」、「麻糬~麻糬~三振出局!」、「水果滷味~Double Play!」便成為了人人皆知的應援口號,幫助投手解決打者或跑者。這些看似無厘頭的口號,可以說是完美地結合了棒球術語和台灣在地文化。某一次去球場,身旁坐著一位日本遊客,雖然聽不懂中文,但在多次聽到應援團團長喊的「便當~便當~」後,也學會跟著跟著喊「揮棒落空」,完全被這股魔性洗腦。
台灣球迷的創意總讓人會心一笑。雖然投手沒有自己專屬的應援曲,而「便當~便當~揮棒落空!」、「麻糬~麻糬~三振出局!」、「水果滷味~Double Play!」便成為了人人皆知的應援口號,幫助投手解決打者或跑者。這些看似無厘頭的口號,可以說是完美地結合了棒球術語和台灣在地文化。某一次去球場,身旁坐著一位日本遊客,雖然聽不懂中文,但在多次聽到應援團團長喊的「便當~便當~」後,他也學會跟著跟著喊「揮棒落空」,完全被這股魔性洗腦。

中職「本質迷」則通常會選擇坐在本壘後方。
後記:給香港球迷的棒球入場指南
- 購票:票價從台幣200塊起,各隊官網都能買,用香港手機號碼就能註冊,電子票掃QR Code進場。完整賽程請查閱中華職棒官網。
- 裝備:帶手套(接界外球用)、雨衣(露天球場必備),別穿拖鞋(站立應援會腳痛)。
- 飲食:球場附近提前買,或光顧球場美食街,建議早點排隊去買。
- 簽名:在賽前或賽後球員通道旁邊等,記得自備簽名筆及空白棒球。
每次回香港,耳邊彷彿還迴盪著那些充滿生命力的應援聲。或許有一天,香港也能有這樣的棒球文化?在那之前,我會繼續飛往台灣,讓自己沉浸在那片熱血的氛圍裡——畢竟在那裡,我不是孤獨的棒球迷,而是萬人歡呼中的一份子。至於香港,這裡仍有一群熱愛棒球的人,正用自己的方式書寫著香港的棒球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