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睡不好時,家人或朋友都會建議飲杯牛奶安眠。最新研究發現,睡前一杯奶對某些人可能帶來反效果,甚至增加發惡夢的機會,無法加速入睡之餘,更會令人整晚輾轉難眠。
過晚進食惡夢比例高
該項刊載在《Frontiers in Psychology》的研究,針對逾1,000名大學生的睡眠和飲食進行分析,發現有約32.2%的受訪者每星期至少會發一次惡夢,尤其是有消夜習慣或進食時間過晚的人,發惡夢的比率也會較高。

睡前吃東西會增加發惡夢機率。
多方面影響
睡前吃東西會發惡夢的原因,研究團隊推測與負面症狀、生理時鐘、以及腸道影響因素等有關。譬如睡前吃奶製品、辛辣、甜食等類型的食物,容易產生腹瀉、腹痛等腸胃不適,這些感覺會被大腦「轉化」為夢中的負面情節,造成惡夢連篇。
至於吃消夜則容易影響副交感神經運作、打斷深層睡眠,增加睡睡醒醒與做惡夢的機會。而乳糖不耐症的患者因為無法消化乳糖,容易使腸道菌相改變、引發消化不良,導致連接腸道與大腦的腸腦軸受影響,繼而干擾夢境和睡眠品質。
睡前3小時避免進食
因此,經常做惡夢睡不好,又不知從何入手改善的人,或許可以檢視一下自己睡前是不是有進食的習慣,可能就是睡不好的關鍵所在。為保睡眠質素,專家建議,睡前3小時宜避免進食,若覺肚餓則可進食小量堅果或燕麥片,謹記飲酒不能助眠,相反會影響深層睡眠,增加紥醒和發惡夢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