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4-04-23 07:30:00

健康研究所|預測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心血管病風險 從風濕因子看出端倪

分享:
健康研究所|預測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心血管病風險 從風濕因子看出端倪

健康研究所|預測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心血管病風險 從風濕因子看出端倪

近年醫學界發現,誘發類風濕關節炎的罪魁禍首是體內過多的發炎因子,但它們除了會攻擊關節外,心血管也有機會受累。風濕病科專科吳善巍醫生解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身體長期發炎,加快血管粥樣硬化的速度。有研究顯示,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一般人高約兩倍。」因此,臨床上醫生也會透過檢查患者的類風濕因子及監察發炎指數等,預防和及早發現心血管疾病。

 

患者因心肌梗塞死亡風險高7成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體內有多種發炎因子,包括腫瘤壞死因子α及白血球介素6,而發炎因子會破壞血管壁及令動脈粥樣硬化。數據顯示,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出現心肌梗塞的風險比一般人高6成,繼而因心肌梗塞而導致死亡的機會更增加7成。因此吳醫生提醒患者,應盡早進行心血管風險管理,包括監察血壓、血脂及血糖,以降低風險。

 

生物標記有助評估患心血管疾病機率

心血管問題猶如計時炸彈,雖然醫學上暫無法準確預測,但可從類風濕因子這類生物標記看出端倪。吳醫生解釋:「類風濕因子陽性的話,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會比陰性顯著高5至6成,故陽性患者需更加注意心血管健康。」

此外,如發炎指數持續地高,即患者3次驗血結果均顯示發炎指數,即血沉降率(ESR)大於60度,其患心臟病風險較其他患者高約2.4倍。吳醫生亦指,醫生也會監察患者的血脂及三酸甘油脂指數,但須小心分析,「因身體處於發炎狀態時,壞膽固醇會降低,但這並不代表患者屬低風險,需向患者解釋情況,免被『假象』所騙。」

Ad Block

 

持續使用生物製劑有助降低患心血管風險

早前中大研究指出,長期服用皮質類固醇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患心血管疾病機會比其他人高一倍,若持續服用,每月風險更會增加約百分之七,使人心惶惶。吳醫生表示,不建議患者長期使用類固醇控制病情,如發現服用傳統抗風濕藥仍未能控制病情,應盡快考慮服用其他藥物,如生物製劑進行治療。有研究發現,患者持續注射其中一種抗腫瘤壞死因子生物製劑約16個月後,心血管疾病風險能降低約6成。

吳醫生藉此分享一位58歲男巴士司機的個案,他本身因血壓及血脂過高而長期服用藥物,於4個月前出現關節疼痛。雖已服用消炎止痛藥,但痛楚並沒有消除,胸口更出現翳悶,他擔心影響駕駛安全決定進行檢查。經檢查後發現,他除了患有類風濕關節炎外,更同時患有嚴重冠心病。起初服用傳統抗風濕藥物及類固醇,病情只有輕微改善,因此醫生建議男患者考慮注射生物製劑作治療,及後1個月內關節不適有明顯改善,患者亦能成功接受「通波仔」手術,及後會繼續生物製劑治療。

Ad Block

 

以上資訊由吳善巍醫生提供

TWHK-CZ-2400045

風濕病科專科吳善巍醫生

風濕病科專科吳善巍醫生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