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1-06-29 14:15:00

初學「九型人格」有感

分享:

你信星座、愛玩性格測試嗎?筆者近日初次嘗試參與坊間流行的「九型人格」(Enneagram)工作坊,即明白這個大眾覺得十分有趣的性格測試及理論,原何在學術心理學(academic psychology)的入門教科書 (textbook) 中,遍尋不獲。

 

「九型人格」的性格理論、測試及分類,彈性相當大 ,例如,筆者嘗試回答測試問卷後最有可能的主、次號分別是九型中的7號創造可能者(optionist)及8號保護者(protector),而每個號在自信及失衡時又分別有其他號的特質展示,即 7 號可以有5 號理性分析者(rationalist)、1號跟從原則者(regulator)的特質展示,而8號又可以有2號成就他人者(supporter)、5號的特質展示,那筆者一個人在9 個號中已經可以有5個的號特質展示(當中有60多項的形容詞),而不會令這套理論被否定,即這套性格理論能令人隨意聯想到一些日常生活例子作證據去支持自己可謂沒有難度,可自圓其說對號入座的空間甚大。

adblk5

 

除了理論本身的彈性大,「九型人格」中每一個號所呈現的性格特質及性格分析結果,正面形容詞或情景佔了大多數,例如,在筆者的嘗試回答140條問題後,以下節錄幾句分析結果「 你富有想像力、充滿活力,樂於分享喜悅。在工作或閒暇時間,你偏好保有多重的選擇。你喜歡探索新奇,而且有種一心多用的能力,即使行程滿檔,你依然會想辦法將新鮮有趣的事情排進你行事曆,然後有效率地在最後一刻完成 。。。旁人眼中,你樂觀開朗、精力充沛、多才多藝。。。」這些描述,除了總結筆者在填問卷時提供的答案,同時亦十分正面,從心理學的角度,會讓十之八九的受測試者對這種測試結果感覺良好,所以即使筆者基本沒有一心多用的能力,亦未必能有效率地在最後一刻完成所有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在旁人眼中,筆者是否多才多藝亦無從稽考,但在對錯夾雜之中,看見這些正面的形容,主觀感受上,筆者還是很樂意相信、記得、及實踐這些號所描述的美好人格。

adblk6

 

對「九型人格」的兩個初步觀感,讓筆者想起美國心理學家佛瑞(Bertram Forer)1948年的研究,佛瑞在實驗中請他心理學入門的學生做一些性格測試的題目後,其後再給他們性格分析結果,當中包含句子如「你外表是自律及有定力的人;但內心卻傾向不安和焦慮」 、「有時,你會嚴重懷疑自己的決定、自己所做的事,是否正確的」、「有時,你很外向、和藹可親、愛交際;但有時,你又很內向、警惕、冷淡有保留」等。其實無論學生怎樣回答性格測試的題目,最終他們得到的結論都是一樣的,但佛瑞發現即使他的學生得到如此含糊大路的結論,在調查性格問卷是否有效反映他們性格的評分中,以0分為差、5分為最完美,近90%的學生對問卷分析的評分皆是4或5分, 當佛瑞在班上問同學是否覺得分析準確時,差不多全班都舉手認同,而其後大量的相關的研究一再展現佛瑞發現的結果。

adblk7

 

以上現象在心理學中被稱為巴南效應(Barnum effect)或佛瑞效應(Forer effect),即使性格分析的內容細想差不多人人都可以找到記憶聯繫,並不反映個人性格特質,大部份受測者看見後仍是會對這些性格分析感到滿意認同。因此,學術心理學跟坊間心理學(popular psychology)的分別,是無論對性格的理論還是測試工具的運用,皆有更高的門欄及科學實證要求,否則認知性格對預測行為,實在意義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