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17-04-03 06:00:00

回溯柏金遜症200年

分享:

2017年是柏金遜症踏入200周年的記念日子,兩個世紀絕對不算短,期間醫學界致力進行科研,不單讓我們在今天對柏金遜症有更深入的了解,也發展出不同的治療。回溯歷史,1817年,英國醫生James Parkinson發表了一篇描述一群病人出現震顫、步態及姿勢不正常的醫學文章An Essay on the Shaking Palsy;50年後,法國腦神經醫學專家Jean-Martin Charcot憑著這篇古老文獻,正式定義此症,更以柏金遜的姓氏來命名,以作表揚。這篇文章劃時代之處,在於它不只提出柏金遜症的常見運動徵狀,更形容了患者的非運動徵狀,如睡眠問題、腸胃不適等,可說為柏金遜症奠下初步的定義。


柏金遜症的許多重要醫學突破於1911至20年間發生,例如有效治療柏金遜症的藥物左旋多巴、引致柏金遜症的路易體病變及柏金遜症發病於中腦內的黑質體等。及至1950年,瑞典神經科學家Dr. Arvid Carlsson發現多巴胺是令人類活動靈活的化學物質,而柏金遜症就是由多巴胺缺乏所致,2000年他更憑此重要的醫學研究,獲得諾貝爾獎。


及至現代,愈來愈多尖端的治療開始出現,如八十年代面世的手術療法「深腦電刺激術」,而九十年代展開基因研究後,現已知有十多種基因與柏金遜症相關。細數舊事,皆因歷史讓我們知道,柏金遜症一直有不同的醫學突破,希望病人在漫長的患病路上,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對抗柏金遜症。

(柏金遜症200周年系列之一)作者為香港運動障礙學會司庫及腦神經科專科醫生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