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05-15 04:30:22
日報

江玉歡:煙民數目大跌 吸煙成本為何大增?

分享:
江玉歡:煙民數目大跌 吸煙成本為何大增?

江玉歡:煙民數目大跌 吸煙成本為何大增?

2006年有研究指,吸煙引致疾病及生產力下降的經濟成本為53億港元,估算比今天的82億低。

有立法會議員問為甚麼香港煙民數目屢創新低,政府引用吸煙所導致的經濟成本卻屢創新高。江玉歡議員問得對,卻問錯了對象。因為這是一條經濟問題,沒接受過良好經濟學訓練的官員是不懂正確回答的。從53億港元上升至82億港元,回歸以來廿多年間上升幅度超過50%,通脹當然是原因之一。醫療通脹卻是個複雜的經濟問題,皆因醫療科技創新涉及醫療質素提升,而經質素提升調整後,經濟學者往往發現不少慢性疾病的醫療成本其實是不升反跌的。吸煙經濟成本之謎,其實主要是為甚麼「因減得加」?

adblk5

經濟學的答案很簡單,因為計錯數!經濟學的成本概念只有一個,就是機會成本。成本不是費用,因為成本涉及選擇。吸煙是選擇,唔死卻冇得揀。試想,假如香港的吸煙率清零,我們的醫療開支會同時清零嗎?再試想,人口老化、吸煙率下降、醫療開支跑贏經濟增長,3件事怎樣加得起來?答案是:吸煙率下降,有助延長人均壽命,人口老化是難免的副作用。然而,戒煙不保你長生不老,亦不保你老而不病。主要導致醫療開支跑贏經濟增長的,是九成非煙民花了九成九與吸煙無關的醫療開支。官方答對了一半,是吸煙引起的疾病今天需要比以前昂貴的專科治療。官方漠視另一半,卻是非吸煙引起的疾病今天同樣需要比以前昂貴的專科治療。說過了,這些比以前昂貴的專科治療,一般是更有效的。問題是,非煙民的醫療市場愈大,非吸煙相關疾病治療研發的資源投放只會愈多,最終非吸煙相關疾病的治療費用傾向隨效果提升而變得愈貴。於是,吸煙率再低,廿多年來並沒有為社會每年節省53億元經濟成本,往後控煙再嚴厲亦不會為社會節省每年82億元經濟成本。

adblk6

官方自打嘴巴的另一點,是指出煙民步入老年至大概65歲是最高發病率階段。原來,除了錯誤解讀醫療費用為醫療成本,研究還錯誤估算吸煙引致的生產力下降成本。53億和82億「經濟成本」背後的研究,都是基於患病的煙民賺取入息中位數這錯誤假設。首先,統計顯示香港煙民並非賺取入息中位數的一般人,而傾向是收入及教育程度較低而年紀較大的基層市民。官方今次再提醒大家,吸煙發病率高峰期正是入息歸零的65歲退休年齡。於是,廿多年後當香港煙民的平均年齡愈高,吸煙經濟成本的估算錯誤便愈離譜。

adblk7

作者為Pagoda智庫共同創辦人及經濟研究總監、Orientis首席經濟師(師承芝加哥經濟學派,學而優則商,因為相信商業實踐是檢驗市場真理的最佳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