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營養資訊五花八門 相信專業實為重要
網上各種營養資訊泛濫,究竟對香港人的營養知識和飲食習慣造成了甚麼影響?最近香港營養學會聯合香港理工大學和香港都會大學,於3月至5月進行了一項網上問卷調查,以了解本港成年人的飲食習慣及營養資訊來源,共收集到916個回應。
調查顯示,近四成受訪者曾嘗試至少一種流行飲食法,其中約20%選擇「間歇性斷食」,17%選擇「低碳飲食法」。76%嘗試流行飲食法的受訪者表示,主要目的為「體重管理」,56%則是為了「改善健康」。然而,調查發現許多受訪者的飲食習慣仍須需改善,僅有不足5%的受訪者每日攝取足夠的蔬菜,而48%的受訪者每周外食5次或以上,可能因此攝取過多的油、鹽和糖。
此外,學會隨機抽樣調查了136個網站上提供或轉載的「減肥資訊」,發現42%的內容存在誤導性。例如,研究證據說明飽和脂肪可能增加癌症及心臟病等風險,但網上卻有資訊宣傳「用豬油炒菜」。調查結果反映,政府應考慮加強營養教育,聘用具專業資格的營養學家及營養師,在社區和學校進行健康飲食宣傳。市民若希望通過飲食或健康生活方式改善長期疾病或體重,應諮詢具專業資格的醫護人員或專家。
作者為香港營養學會執委及營養學家羅家禧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