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17-02-23 06:00:00

房顫或致中風 抗凝血藥可降風險

分享:

心房顫動是近年備受關注的疾病,由於此病大部分患者都沒有症狀,可說是「隱形殺手」。一旦確診患上房顫,患者或需要服用抗凝血藥物,以降低中風風險。


 現年75歲的何先生(化名),初期確診患上陣發性房顫,由於他認為自己的中風風險偏低,拒絕服用抗凝血藥物。然而,何先生某天早上突然因心悸入院,醫生以藥物減慢其心跳速率,並慢慢回復至正常。其後,何先生仍然拒絕服用抗凝血藥物。


 怎料到8小時後,何先生突然出現左側偏癱而被送到醫院。醫生立即為他進行電腦掃描,並發現他出現急性中風。幸而,其活動能力慢慢回復,他亦終於願意服用抗凝血藥物。何先生的故事為不少房顫患者帶來的警示,一旦患上房顫,便應按照醫生的吩咐,服用抗凝血藥物。 


其實,房顫是指心房迅速顫動或抽動,導致節奏不規律,令心房不能正常地向心臟或身體的其他部分泵送血液。當出現房顫時,便有機會造成血塊,血塊會隨血管游,一旦堵塞腦動脈,就會造成中風。


 值得留意的是,房顫患者無論是陣發性還是持續性,有症狀還是沒有症狀,其中風風險也是相若,均是房顫的高危一族。因此,若有任何不適,緊記要立即求醫。


作者為心臟科專科醫生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