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25-11-06 04:29:46
日報

《96分鐘》 兩小時同步驚險旅程

分享:

筆者作為影展策展人,總認為開幕和閉幕電影,在反映出一個影展的焦點和方向。6月中到台北參與台北電影節,第一場觀賞的放映就是開幕片《96分鐘》,看畢電影完全體會到這影展對台灣年輕導演的支持,更看到台灣電影業界期望這些新力量能夠衝出國際。《96分鐘》在接近兩小時的片長裡,以一程高鐵拆炸彈事件,帶著觀眾同步經歷一段驚險旅程。

《96分鐘》是《狂徒》導演洪子烜相隔七年的新作,相對前作,這次構想和野心全面升級。他這次身兼編、導,但因為整個構思的拍攝難度和龐大製作成本,加上疫情,前後花了九年時間才完成。事實上,這電影不單表現出導演的潛能非凡,更是近年台灣動作電影之中,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96分鐘》
《96分鐘》

心思鋪排盡顯野心

戲院發現炸彈,拆彈專家宋康任(林柏宏飾)和上司李傑(李李仁飾)需要在限時倒數下拆彈,但他們不知道炸彈狂徒其實有著更大的目標。炸彈事件後,康任離職。三年後,康任與媽媽和刑警妻子黃欣(宋芸樺飾)搭上從台北開出的直達高鐵前往高雄,車上還有即將升任副署長的李傑、要挽救婚姻的物理教師劉楷(王柏傑飾),還有一班三年前爆炸案死難者的家屬。開車不久,李傑找康任幫忙,他收到神秘人傳來的警告——列車上藏有炸彈。

《96分鐘》以「台灣首部高鐵災難動作電影」為賣點,96分鐘是從台北至高雄左營直達車的車程時間,電影以實時的方式,讓觀眾同步感受當中的緊張刺激處境,曾經乘搭類似班次的觀眾,必定會看得分外投入。導演跟故事中的炸彈狂徒一樣,不想純粹是單一的拆彈事件,而是以雙列車雙炸彈的難題,令主角於處兩難的困境中。這設定也令到劇情變得複雜,當中花了極多心思作鋪排,在在顯示出編劇的野心。只是,複雜的劇情,要交代的人物和因由不少,又想涉及人性掙扎的題旨,似乎有點貪心,年輕導演往往忘了Less is More其實更重要。

《96分鐘》

製作技術完勝劇情

以製作來說,《96分鐘》確實有不少值得欣賞和借鏡的地方:高鐵拒絕借出實景拍攝,製作團隊在台中打造出一個像真度極高的高鐵車廂場景。攝影、動作設計、視覺特效與音效是整部電影最成功的地方,難怪獲得金馬獎五個技術獎項的提名。但是,技術上的出色,反而突顯出電影在劇本上,特別是處理感情戲份上,有所不濟。

電影中的炸彈狂徒有著一個人性的執念,令他千方百計要向三年前參與拆彈的宋康任和李傑報復——在兩難下,你會選擇拯救多數,犧牲少數嗎?這也是電影從頭到尾不時向主角和觀眾提出思考的命題。人生就是充滿著類似的取捨與難題吧,而我作為觀眾,看《96分鐘》的時候,不時泛起一個疑問:動作戲與文戲的節奏應該怎樣取捨與平衡?在危急關頭,明明已經時間無多,明明主角在進行緊張的拯救行動,怎麼編劇總要突然安插感情戲,令原本努力營造的緊湊氛圍,一下子被破壞,成為了電影最致命的弱點,著實有點可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