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4-04-25 06:00:00

外傭與「互惠生」

分享: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的數據,全球家傭高達一千萬人,當中83%為婦女。調查亦顯示,家傭為最低收入的工種,往往低於最低工資。雖然並非所有家傭都是外籍傭工,但基於全球化加速人口流動,以及越來越多國家互相制定輸出∕入外勞政策,一些國家如菲律賓和斯里蘭卡,都與多國達成共識,令他們的人民更容易取得外傭簽證。

外傭是「勞工+性別+種族欺壓」的製成品。社會普遍覺得由非我族類來做厭惡性工作,處理污垢更適合。同時,也因外傭多從某幾個亞洲國家輸入,不期然將該國不理想的社會和衛生環境與外傭扣連起來。概括來說,就是將人分等級,如同封建時代,大戶人家將傭工稱為「下人」,越聘請得多下人,代表家勢越顯赫,社會地位越高。

adblk5

當然,這種僱傭關係已不符現代社會對平等人權的要求。為防止多重欺壓,同時又能滿足處理家務的需要,一些國家推行「互惠生」計劃,「互惠生」(“au pair”、圖)的意思為平等。此乃文化交流的寄宿實習計劃,互惠生為年輕移民(17至30歲),寄住在當地家庭。寄住家庭需視互惠生是家庭一分子,提供生活所需,而互惠生則需要每星期做一定時數的家務。互惠生所得金錢報酬不稱為工資,而是零用錢。通過計劃,互惠生能學習當地文化,適應新生活。

互惠生的概念尤其得到北歐多國認同,因為這些國家堅決反對聘請外傭,認為外傭有違他們一向崇尚的平等,反而互惠生概念源於互相尊重,認為更可取。北歐政府更視「互惠生」計劃為託兒服務政策,資助家庭參與,令婦女能有空間重投工作。

adblk6

香港也可考慮以此方法取代不平等的僱傭關係。

周五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