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11-26 04:31:58
日報

香港故宮人流管理待改善 文創產品大熱創商機

分享:
香港故宮人流管理待改善 文創產品大熱創商機

香港故宮人流管理待改善 文創產品大熱創商機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上周末因古埃及文物展出現人潮擁擠、輪候時間過長的混亂場面,館長吳志華隨即多次公開致歉,並承諾改善分流措施。這種勇於承擔的態度,值得肯定。公職人員主動問責,不僅有助化解公眾不滿,更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事件反映博物館深受市民歡迎,但同時暴露了人流管理的不足。香港擁有管理大型活動的豐富經驗,無論是紅館演唱會的人流管制,或是商場在節日期間的疏導措施,都有可借鑑之處。故宮應引入相關專業人才,從制度上完善管理機制。

針對人流問題,館方已提出多項改善方案,包括研究增設夜間時段、減少周末即場門票、與旅行社協調參觀時間等,這些都是務實之舉。香港作為國際城市,經常舉辦大型盛事,在人群管理上累積了大量經驗。例如跨年倒數活動中,港鐵會實施人流管制,分批疏導;主題公園在旺季時會推行預約系統,控制入場人數。故宮不妨參考這些成熟做法,建立更精細的預測模型,按時段合理分配參觀名額。同時,資訊發放必須及時透明,讓參觀者能透過手機應用程式,實時了解輪候情況。值得提醒的是,這次埃及展為期九個多月,市民和旅客毋須急於一時。博物館應加強宣傳、增加開放日數和時間,鼓勵公眾選擇較少人的時段參觀,既可提升觀展體驗,也能避免過度集中於周末高峰期。

adblk6

今次古埃及文物展不僅展品珍貴,相關文創產品亦大受歡迎,特別是埃及神獸造型的盲盒公仔和貓咪毛公仔,在社交媒體引發熱議。這種將文物與潮流文化結合的嘗試,正體現了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定位。國家在「十四五」規劃時已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故宮引進國際級展覽,正是實踐這使命的具體行動。文創團隊緊貼年輕人口味,設計出既有文化貌涵又具趣味性的產品,成功將文化體驗延伸至展廳之外。康文署轄下其他博物館應借鏡這種創新思維,打破傳統框架,讓文物「活」起來。

在拓展文創收入方面,國際上有不少成功先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旗下的設計商店,已發展成獨立品牌,在全球設有多家分店,包括香港K11 Musea。MoMA的零售收入佔總收入約三成,成為博物館重要財政支柱。其成功關鍵在於將商店定位為設計品專賣店,由策展團隊親自挑選商品,確保每件產品都符合博物館的美學標準。這種「策展式零售」模式,既維持了專業形象,又創造了可觀收益。

內地博物館在文創開發上同樣成績斐然。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陳家祠)2024年推行「1+1+N」模式,首個「1」是館方,第二個「1」是受委託經營方,「N」則是獲授權開發產品的各類企業和個人。這種開放式合作,在一年內開發出44款新產品,文創銷售額達1,663萬元人民幣,較前一年激增48%。陳家祠通過授權開發與委託經營相結合,既保證了文化貌涵,又借助市場力量擴大生產規模,值得西九文化區和康文署參考。

adblk7

今次的人流問題,某程度上是個「開心問題」,反映展覽深受歡迎。西九文化區近年虧損都達數億港元,而政府注資後仍須自負盈虧。要減少對公帑的依賴,博物館必須開源節流。一方面要舉辦更多像古埃及展這類吸引大量觀眾的展覽,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文創產業,將文化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香港作為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城市,完全有能力將文化與商業有機結合,關鍵在於打破官僚思維,引入專業管理和大膽創新。今次事件是一個契機,促使我們思考如何更好地運用香港的制度和人才優勢,將文化設施營運得更加專業和高效。

adblk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