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關係緊張 日首相踩紅線不能持久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踩紅線言論,令中日關係急劇惡化。事緣高市早苗於11月7日在國會答詢中宣稱,「台灣有事」可能構成日本的「存亡危機事態」,不排除動用自衛隊介入。這一表態立即引發中方強烈反應,11月13日晚,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孫衛東緊急召見日本駐華大使,就高市早苗的「涉華錯誤言行」提出嚴正交涉。面對中方的抗議,日方態度依然強硬,拒絕收回有關不當言論,並強調這是「政府長期立場」。
據共同社引述日本政府消息,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長金井正彰昨日起訪問中國,尋求就事件協商,預計雙方今日會面。報道指,金井預計會與中國外交部亞洲司司長劉勁松會面,解釋高市的言論不會改變日本政府現有立場,強調即使中日有分歧,亦不應影響人員交流。不過,中國對今次高市早苗的踩紅線言論可不會就此罷休。事實上,中日關係的急劇惡化已經產生實質影響,中國外交部發聲明,提醒中國公民近期避免前往日本。三家中國航空公司也隨即公告,日本航線機票可免費退改,預估日本旅遊業損失慘重。中國教育部亦發布留學預警,建議中國公民謹慎規劃赴日留學安排。外交部又指在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20次峰會期間,總理李強沒有會見日方領導人的安排。而內媒報道,原定近期上映的日本電影《蠟筆小新:熾熱的春日部舞者們》、《工作細胞》均宣布暫緩上映。至於由日本組織舉行的原定在22至24日在北京舉行的東京北京論壇亦都要延期。另外,中國駐大阪領事館原定在本周五於廣島市舉行的中日友好活動已宣告取消。
簡言之,中方認為今次事態嚴重,反制措施猶如組合拳,且層層加碼,從外交抗議到媒體砲轟,到經濟手段都有;不要忘記,中國還可升級至稀土出口限制,到時日本的經濟將受到極嚴重的打擊。如果日方還以為可以輕輕帶過,最後不了了之,就極可能是錯判形勢。經濟現實是日本不能不考慮的重要因素。
高市冒險打「台灣牌」,表面是個人鷹派作風,視台灣為所謂「第一島鏈」的樞紐。她上任短短數周,便借台海議題鞏固民間支持,其實不少分析都指是美國在背後操盤,玩的是「代理試探」招數,由盟友發聲,測試及觀察北京的反應,太激或太溫和都會給美國借口步步進逼。而今次中國的反制回應算是精準,既表達強硬的立場,即台灣問題乃中國內政,不容外力干涉,又留有空間給對方有下台階收回言論。畢竟,緩解局勢的關鍵在美國,中美貿易戰剛宣布休戰一年,期間雙方領導人還會安排互訪,相信美國不會去得太盡,踩紅線式的測試,可不能持久下去,在適當時候就必須收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