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照跑 舞照跳 賽馬經濟有可為
本港今年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較去年同期實質上升3.1%,表現不算太差;但市況卻令人感到整體經濟放緩的勢頭,尤其是在餐飲和零售方面。雖然疫後旅客人數不斷增加,但消費模式改變導致結業潮湧現,使得普遍社會尚未感受到經濟復甦的實質到來。在經濟學上有比較優勢的理論,即發展一個城市的原有優勢產業是最簡便的方法。香港在眾多行業中,其中一個亮點便是賽馬經濟。施政報告正在進行諮詢,這正是讓大家出謀獻計如何刺激本地經濟。如果能夠善用前人「馬照跑、舞照跳」的精神,賽馬經濟將大有可為。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構想,當時他向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解釋這一理念時,便用了「馬照跑、舞照跳」的形象比喻,意指港人原有的生活方式不變,一切如常。直至今日,夜總會已經式微,但香港的賽馬活動卻依然蓬勃發展。2024/25年度馬季總入場人數突破170萬,其中包括195,786名內地及海外旅客,創下歷史新高。內地旅客更較上季度的93,000人次大幅增長110%。農曆新年賽馬日2025在兩個馬場的入場人數超過85,000人,其中超過9,600名為旅客。
香港鄰近地區的賽馬發展各有不同,主要都趨向式微,因為賽馬經營並不容易,鄰近的澳門及新加坡也同於2024年停辦當地賽馬賽事。相反,賽馬在香港仍能保持固有的優勢,其至吸引了不少內地及海外遊客專程來港觀看賽馬賽事。香港馬王「金鎗六十」退役後,也被日本當局主動聯絡,安排其移居日本北海道的「北國優駿公園」頤養天年,顯示香港賽馬在亞洲乃至全球具有一定吸引力。
發揮比較優勢是每個城市必須絞盡腦汁的議題。鄰近的東莞於上個月發布了《東莞市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鼓勵「應批盡批」酒吧和娛樂場所的駐唱、駐演等營業性演出活動,以促進當地夜經濟。既然香港有成功的賽馬基礎,就應該好好利用,擴展經營模式。事實上,馬會亦非一成不變,今年3月,馬會與中旅集團透過雙方渠道推出多元化旅遊套票,重點針對內地及海外個人遊旅客,讓他們體驗香港獨特的賽馬傳統。馬會還與香港酒店業主聯會建立策略性合作關係,通過其酒店及商業網絡,將賽馬定位為香港必訪景點。
本報欄目香港多角度,過去一年訪問了不同的外籍人士,了解他們在香港的體驗。其中來自法國的艾力・趙斌便在香港發展賽馬及馬術服飾相關的業務,他本人亦是賽馬及騎馬愛好者,因此認為賽馬不僅是博彩活動,還可以衍生出旅遊文化教育的活動。例如,城大開辦的獸醫學學士課程便受到了學生的青睞,曾出現33名申請者爭取一個學位的激烈情況。賽馬活動在香港農業褪色現況下,讓對獸醫行業有興趣的年輕人增加實習機會。同步學習騎馬、飼養馬匹,更是一種生命教育,展現人與自然的直接接觸,屬難能可貴的體驗,也是賽馬活動可考慮延伸出來的發展方向。
去年底發表的施政報告及文體旅局的《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均提到積極推動賽馬旅遊。但差不多一年過去,政府應檢討成果,例如賽馬日數可否增加,甚至研究能否加強轉播海外賽事的模式,令本地賽馬成為吸引海外旅客的更大亮點,同時方便不同旅客來到香港參加各種賽馬相關活動。
在香港經營賽馬的馬會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慈善組織,對香港各種公益事業持續投放資源。此外,博彩稅也是政府的重要收入來源,2023至2024年度的博彩稅收益達284億元,較同期的賣地收益196億元還要多。因此,發展賽馬經濟不僅是延續香港過去成功脈絡,也為緊縮的公共財政帶來更穩健的收入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