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學校透過關愛文化與個別化支援,助力不同需要的學生發光發亮。筆者訪問了路德會西門英才中學校長梁卓勳、香港普通話研習社科技創意小學校長陶群眷,以及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陳震夏幼稚園校長陳熙潼,三位校長分享了學校如何照顧多元學生需求,強調家校合作如何促進學生成長。
梁卓勳校長表示,西門英才中學位於元朗區,服務不少來自大灣區的學生,學校以關愛為年度主題。「我們為學業需要支援的學生提供午間及放學後輔導,甚至開設星期日課程,幫助他們跟上進度。」他提到,學校位近福田口岸,跨境生適應迅速,語言與文化融入無礙。「家校合作讓學生感受到關愛,未來我們將持續強化這一文化。」
陶群眷校長分享,香港普通話研習社科技創意小學,以學校六個特色孕育孩子健康成長。首先,品德教育課程結合有趣活動,使品德元素滲透各科,營造關愛文化。其次,開設「科技創意科」,融合科學、數學和創意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意與解難能力。普通話為主要語言,聘請外籍英語老師,形成兩文三語的學習環境。此外,每周多元智能課及體驗課,滿足學生興趣,發展多元智能。學校建立生態校園,通過可持續發展活動培養環保意識,並重視家校聯繫,促進交流合作。
陳熙潼校長介紹,陳震夏幼稚園視每位幼兒為「一粒星星」,以關愛校園為基礎,照顧個別差異。「校長與老師以身作則,陪孩子玩泥膠、砌Lego,營造溫暖童年。」她提到,對於讀寫能力較弱的幼兒,學校調整作業量;對於國內來的孩子,教師以普通話過渡,幫助他們學廣東話。「家長的信任讓我們更有動力,家校合作讓每位幼兒在快樂中成長。」
三位校長一致認為,關愛與個別化支援是學生成長的基石。從幼稚園的溫暖陪伴、小學的融合教育,到中學的學業輔導,學校以多元方式點燃學生潛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