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最近表示,中美有望在感恩節前達成稀土供應協議。美國政府積極尋求與中國建立穩定的稀土貿易,反映稀土在國家安全及高科技產業供應鏈方面的關鍵地位。
中國在稀土領域的優勢主要源自其完備的加工及精煉體系。雖然全球稀土礦藏分布較為廣泛,但中國佔全球逾九成的精煉稀土供應,反映大部分礦藏都需要運輸到中國進行加工及精煉。有見及此,雖然美國可透過出口管制限制中國獲得先進晶片,但中國在上游關鍵材料供應端的優勢,為其在貿易談判中提供強大籌碼。
為逐步降低對中國的依賴度,七國集團已將關鍵礦產市場的標準化與多元化列為優先議題,美國政府亦積極推動國內供應鏈重構。然而,實現完全獨立的稀土供應鏈面臨多重挑戰。由於嚴格的環境、社會和治理(ESG)規範以及冗長的審批程序,全球新建礦場平均需時18年,在美國則長達29年。故此,短期內中國主導的全球稀土供應格局預計將維持不變,而中長期供應鏈多元化則取決於歐美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及企業的研發開支。
整體上,稀土板塊除了受惠於政策支持及高科技領域的結構性需求,還具備與標普500指數較低的相關性,為投資組合提供多元化配置機會。在上述結構性利好因素的支撐下,稀土板塊或仍具上升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