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股票市場上周五顯著反彈,然而虛擬資產卻仍然反彈乏力,未能跟隨科技類股份回升。(資料圖片)
美國股市星期五出現戲劇性反彈,最主要原因是聯儲局第三把交椅,紐約聯儲銀行主席John Williams突如其來的鴿派言論,形容當前貨幣政策略為偏向緊縮,未來有空間把政策調整至中性水平,這番言論瞬間重燃市場對12月減息盼望。Fed Watch顯示聯儲局12月9日及10日,年內最後一次議息會議,減息25基點的機會率,大幅回升至71%以上。受上述利好消息刺激,美國股票市場上周五顯著反彈,然而虛擬資產卻仍然反彈乏力,未能跟隨科技類股份回升。
言猶在耳,筆者過去三數星期,不論接受媒體訪問,抑或YouTube直播時多次警告,比特幣99,000美元支持久守必失,若果跌穿將會骨牌效應式暴跌情況。
為何虛擬貨幣今次完全無視美股及科技股強力反彈?除了是市場仍然對高風險資產有所戒心,但更深層次的原因其實與美國國稅局(IRS)即將在2025報稅年度,大幅收緊虛擬資產稅務監管現實密切相關,這一點市場至今仍嚴重低估。
根據CNBC最新報道,IRS即將強制所有加密貨幣經紀商,包括Coinbase、Binance.US、Kraken等主流交易所,從2025年起必須向稅務局及投資者發出全新的Form 1099-DA,詳細報告每筆數字資產交易「總收入」(gross proceeds),2026年起更要連「成本基礎」(cost basis)一併申報。
這項新規等同徹底堵塞,過去多年來虛擬資產投資者,濫用的稅務灰色地帶,因為以往交易所不會向虛擬資產持倉者發出1099表格,投資者只要不主動申報,IRS根本無從得知交易詳情,導致大量「瞞稅」或「少報稅」情況存在。
事實上,這項新規則徹底顛覆市場認為虛擬資產不受監管的概念。過去虛擬資產投資者可以隨意在不同錢包,不同交易所之間轉移資產,成本基礎混亂不清。
明年起經紀商必須申報客戶成本基礎,若投資者本身無完整記錄,將被視為成本基礎為零,直接面對巨額資本增值稅項。
很多DeFi、跨鏈、甚至簡單的錢包轉帳,都可能因缺乏完整紀錄而在報稅時被IRS視為「處置資產」(disposal),觸發資本利得稅。
最近美國批准了以太坊現貨 ETF 正式開通質押(staking)功能,意味散戶和機構投資者,在傳統證券戶口買 ETF,都可以拿取原本鏈上虛擬資產參與者才能能夠得到的質押獎勵。
不用理會兩頁錢包,甚麼節點和私鑰這些虛擬資產交易的概念,即使虛擬貨幣 ETF,就自動享有每年大約3%至5%額外收益,過去這個改變,亦是曾經導致傳統資金流入個別虛擬資產的原因。
由於Staking獎勵稅務爭議仍未解決,目前IRS仍堅持「收到即計收入」(taxable upon receipt),而非等到賣出才課稅;隨著比特幣、以太幣ETF陸續開通staking功能,普通投資者將首次大規模面對這筆額外稅項。
傳統稅務損失收割(tax-loss harvesting)窗口即將關閉——不少投資者原本打算在12月31日前賣出虧損倉位抵銷2025年其他收益,但一旦2025年後所有交易都被1099-DA追蹤,目前加密貨幣仍不受限制,將變得更加困難及高成本。
由於上述稅務陰霾逐漸逼近,市場持續出現提前減倉,避免明年徵收稅項風險,不能高資產值投資者,直接把部分虛擬資產賣出,轉為持有現金或傳統行業股票,藉此避開2025年後可能出現的稅務風險。上述情況完美解釋,為何上周五美股在鴿派言論刺激下強力反彈,科技股及半導體股全線造好,但虛擬資產卻完全「無動於衷」,個別虛擬貨幣掛鈎指數基金,繼續錄得資金淨流出,在被動對沖活動下,虛擬資產包括比特幣價格,受到近期罕見的持續拋售壓力。
更重要的是,IRS新規並非單純「合規升級」,而是美國政府正式向整個虛擬資產行業「開刀收稅」。當市場參與者意識到,未來每次交易,每收一筆staking獎勵、甚至簡單轉帳:都有可能被IRS盯上,自然會重新評估,持有虛擬資產風險。
虛擬資產由現在到明年初,
仍然受稅務政策收緊影響,
即使短期價格已大幅下跌,
惟短期反彈回升動力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