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25-05-02 04:30:09
日報

馬斯克早已預料到有今天?

分享:
馬斯克

馬斯克旗下特斯拉早在2022年就開始實行「以價換量」的經營策略,依賴規模效應。(資料圖片)

就投資角度來說,特斯拉(Tesla)是一間很有趣的公司,就好像今年第一季業績為例,明明表現差勁,但股價一樣大升特升。大行報告也一樣兩極,例如在績後摩根大通給予特斯拉「沽售」評級,摩根士丹利則相反建議買入。歸根究柢,問題不在公司而在CEO馬斯克身上。

毫無疑問,他是一位極具爭議的人物,所作所為往往出人意表。由於他執掌政府效率部而被人批評,連帶公司也遭受牽連。在最近的業績會議上,他一開始就花了不少篇幅為自己辯護,表示減少政府浪費和欺詐對美國經濟至關重要。假若美國這條船沉沒了,包括特斯拉在內的美國人也會遭殃,因此他認為自己的作為至關重要。無論如何,撇開潛在利益衝突與私心不說,個人認為政府效率部的工作值得肯定而且有效,要不是點到既得利益者的痛處,反擊聲音也不會如此強烈,對吧?當然,其做法可能過於偏激,權力過大也有不妥,但面對近幾積重難返局面,如不快力斬亂麻只會處處受阻寸步難行。

說到特斯拉業績,今年第一季度可算是近年最差,例如收入和淨利出現「雙失」,前者減少9%至19.3億(美元,下同),後者更大跌71%至4.09億元。就算按非通用會計準則計算,淨利也要跌39%至9.34億元。至於備受關注的毛利率,由於受惠於能源業務增長,以整體計算只減少1個百分點至16.3%。若然只看電動車業務,期內毛利率下跌2.3個百分點至16.2%。值得一提,此數包括了售賣碳權的5.95億元收入。如果剔除,毛利率實際上要下跌3.9個百分點至12.5%,是近兩年新低。

adblk6

不論是否計算碳權收入,電動車業務的毛利率都在萎縮,其實問題不在成本而在車價。於2024年第一季度,特斯拉每部車輛的平均售價為44,926元,平均製造成本則為36,623元,兩者相減後得出的平均毛利為8,304元或18.5%。到了今年第一季度,平均售價和製造成本分別減少7.7%至41,484元和5.1%至34,751元,平均毛利則下降18.9%至6,733元,毛利率則只有16.2%。特斯拉在節省成本方面一向做得很出色,反查過去財報幾乎每個季度都看到平均製造成本下降。可惜的是,其降幅不及售價跌幅,這就是毛利下跌的主要原因。

adblk7

至於為何平均售價下跌,管理層解釋是降價促銷以及車型組合變化所致,例如車價較便宜的Model Y,其出售佔比增加,這就說明市場偏好低價版本,也一定程度反映同業競爭異常慘烈。此外,今年第一季度以租賃形式出售所得的佔比提升,由2024年第一季度的2.9%升至今年第一季度3.5%。由於相關收入是按租金分期來確認,也會導致平均售價下降。

種種跡象來看,市場環境似乎非常凶險。不過,馬斯克早已預料到有今天,早在2022年特斯拉就開始實行「以價換量」的經營策略,即是通過低價車型搶佔市場份額,並推出自動駕駛服務來提升盈利水平。沒有錯,這樣做會犧牲毛利率,但長期而言則可依賴規模效應。由此可見,其實一切盡在馬斯克的計劃當中。

adblk8

無論你喜歡還是討厭他,有一點無可否認,就是他甚有遠見,而且執行力非常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