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推行新黃金稅收政策,精準劃分「標準黃金」場內交易與實物交割後之稅務框架。(資料圖片)
內地財政部及國家稅務總局日前頒布《關於黃金有關稅收政策的公告》,由2025年11月1日起至2027年12月31日止,推行嶄新黃金稅收政策,精準劃分「標準黃金」場內交易與實物交割後之稅務框架,凡經上海黃金交易所及上海期貨交易所成交之標準黃金,場內交易本身豁免增值稅;惟一旦實物交割出庫,則依用途施以差異化徵稅。
非投資性用途可獲豁免增值稅並開具普通發票,買方會員單位若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可按發票金額6%計算進項稅額抵扣。
上述政策出台後,本港上市一眾金飾零售股顯著受壓,其中老鋪黃金(6181)重下跌 7.15%、周大福(929)下跌8.67%,六福集團(590)下跌 6.91%,反映市場擔憂稅制改革影響成本結構。
新政策重點在於清晰界定,黃金原料用途並施行差異化稅務管理,強力壓縮投機空間、嚴格規範市場經營,同時促進行業公平競爭。
對投資黃金企業而言,上海黃金交易所採購稅收優惠不變,但後續銷售僅能開普通發票,無法向下游經銷商,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不能在進行抵扣,可能削弱實物金流通性,間接推升持有成本。
相反,具上海黃金交易所會員資格的龍頭企業,可直接向終端消費者銷售投資黃金,稅務優勢相對較大。
對非投資黃金企業而言,稅務模式從「增值稅即徵即退+專票」轉為「免稅+普票+6%抵扣」。表面減輕資金佔用壓力,企業無須先墊稅再申請退稅,但實質抵扣率從13%降至6%。以A企業為例,採購100萬元黃金原料,加工後不含稅售價150萬元,舊政策下最終納稅8萬元,新政策下升至13.5萬元,增幅68.75%。可見成本壓力顯著。
作為行業龍頭,周大福於政策實施首日即宣布上調金飾零售價,理由足原料成本結構出現變化,其他黃金零售商也不排除跟隨上條零售價格,藉此轉嫁上升的稅務成本,原因是抵扣率大減導致稅務成本上升,企業需要加價維持持毛利。此外,今年上半年金價屢創新高,企業高位囤貨成本沉重,加價有助對沖庫存跌價風險。此外,由於金價已處歷史高位,消費者購買意欲本已趨淡,零售價格進一步上調,或影響消費者購買意欲。
參考2022年至2023年金價上升周期,金飾銷量曾連續四季負增長,反映高踞不懈的金價,對金飾產品銷售反而有負面影響。
2025年至今,國際金價累計漲幅逾35%,上海黃金交易所AU9999合約多次觸及620元/克天花板,近期都出現明顯回吐。
金價高位回落,對金飾零售商,或會有多重影響,原料價格回落,可部分抵銷稅負上升,但企業多已鎖定高價庫存,正面效果或將有限。此外,是消費者觀望情緒,金價出現獲利回吐,導致部份黃金買家保持觀望態度,不急於高位買入,婚禮嫁娶相關黃金消費需求以外消費仍有待改善,加上渠道庫存去化壓力,經銷商或因無法抵扣進項稅,補貨意欲降低。
大型龍頭龍頭如周大福,好忙通過高品牌知名度。供應鏈綜合優勢,透過提價和產品升級轉嫁成本,老鋪黃金則憑強設計屬性搶佔年輕客群,但由於今年以兩度配股集資,加上估值偏高,股價短期要將繼續受壓。
對金飾零售行業而言,短期稅負上升、加價壓力上升、加上金價高位回吐,三重夾擊因素影響,黃金首飾產品銷量,短期受壓在所難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