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財經
2020-08-11 04:30:00
日報

內循環都關炒股事

分享:
加強內需成內地經濟重要一環。( 中新社)

加強內需成內地經濟重要一環。( 中新社)

近期內地最火熱的政策討論,必定是在多場合提到的大循環,形成「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個雙迴圈格局,必然會成為之後十四五規劃制定的重要原則,和財金界常掛在口邊的「潮語」。

如何理解內循環?老實說,鎖國封國已被領導們所否定,之後各方的解讀都未見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主要分為兩種:一是進一步滿足「衣食住行康樂」等方面的多樣化、多層次、更豐富、全方位的需求,即是提高生活水準,也增加下一步國富民強的源動力;二是加強自我研發和生產能力,務求做到產業上中下游自給自足,避免重蹈芯片的覆轍,只要品質好,價格實惠,海外市場自然來,又何懼制裁打壓。

內循環好,雙循環也好,只要有得炒就是好。內循環顧名思義就是內需概念,事實上,內地上半年GDP最差強人意的一環就是內需增長力度,新冠肺炎疫情固然是主力打擊著零售消費,因此如疫情緩退的第三及第四季,內需仍然不振,經濟下行壓力自然會更表象化,所以是為數字或為面子,加強內需實在是刻不容緩。

內需股對港人並不陌生,但要尋找有代表性的內需和消費股,還要向A股著手。在雙迴圈的格局之下,內需變外需將成為政策制定者去思考全局的出發點,一些有海外品牌價值的零售股,雖然受到海外制裁的風險高,但要挖掘品牌潛力,這類公司理應有政策傾斜。

而香港股民最關心的是,過去內需抬頭,內房自然最先炒上,今次會否同一套路。基於房住不炒這個大原則,而且民營房企帳目千瘡百孔,睇見都驚,但內房的「蓄水池」功能難以取代,要理順消費市場的心態,一個可買可賣的內房市場,仍是建設大內需市場的必需。

第二種回報可能很高,但又極不明朗的內循環概念,就是產業鏈的自主可控,過去內地生產鏈依賴進口資源和技術,就算過去幾十年改革開放,已打造了不少內生性技術壁壘,但無可否認是很多上游技術仍握於他人手,要完全自控,除了人才體系的培養和研發投入外,還需要大量時間和運氣。但如果長遠命中某一個,內地可以稱霸全球的行業,回報可以高得不能想像。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