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24-05-09 10:00:00

當納米樓不再是選擇 如何置業?

分享:
當納米樓不再是選擇 如何置業?

當納米樓不再是選擇 如何置業?

在社交媒體的公屋討論區群組,不時見到不少申請人為了排公屋,不惜放棄高入息工作,只選擇現金出糧工作「做住先」、甚至家庭成員不能工作以免「爆上限」,只祈求順利上樓後就可以重見天日。

根據2023年年末數據,香港公屋輪候時間仍為5.8年,去年更加是是近年公屋產量最低的一年,買不起私樓的市民,想上樓是不是只有無止境的等待?

市民想置業 公屋、私樓以外的選擇足夠嗎?

現時想申請公屋,以二人家庭為例,每月入息上限為$19,730,但根據政府統計處數字,本港僱員在2023年中的每月工資中位數為19,800元,一個人在香港的收入已經超過了二人家庭的入息上限,打工仔想輪候公屋,也不是想就可以做到。
 

香港房屋階梯的願景期望市民因應自己收入和需要,選擇在階梯不同的切入點購入單位,其後當經濟條件進一步改善,就通過樓換樓,一步步升級。圖片來源:團結香港基金製圖

香港房屋階梯的願景期望市民因應自己收入和需要,選擇在階梯不同的切入點購入單位,其後當經濟條件進一步改善,就通過樓換樓,一步步升級。圖片來源:團結香港基金製圖

不過,現實更多的是,申請不了公屋,收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個案。筆者身邊就有不少朋友就想申請居屋,卻猶如買六合彩一樣,每次開售前都預想好買那個地段、那種單位,幻想美好的新生活,但每當攬珠後總是失望而回。

根據2014至2023年資助出售房屋的超額認購數字,居屋申請(包括綠表及白表申請)就超出了17.8-62.6倍,想買到,不但要有錢,還要有運氣。年輕一代要擠入置業階梯,又談何容易?

筆者認為,要讓年輕人對置業感希望,不但要提高資助出售單位數量,更重要的是提高資助出售單位的比例,先增加綠置居在公屋或綠置居項目的單位比例,然後在綠置居供應充足的前提下,增加居屋的白表配額比例,以增加白表申請人的置業機會。只有提供更多可負擔置業機會,才能讓市民不再覺得置業是遙不可及。
 

不止住得到 重要的是住得好

筆者先前就有身邊朋友申請多次居屋都失望而回,手上的資金和收入都未能負擔起中大型的私人樓宇單位,最後只好傾向選擇相對負擔得到、尺數比較小的私人樓宇單位,甚至最後選擇了納米樓、龍床盤。
 

Ad Block
納米樓一般泛指約二百多呎以下的單位,大多單位為開放式廚房,而且沒有獨立睡房。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納米樓一般泛指約二百多呎以下的單位,大多單位為開放式廚房,而且沒有獨立睡房。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但近一兩年樓價回落,想「上車」的買家大多都不會再選擇納米樓,以致這類型的單位逐漸無人問津。這種情況不但反映在私人市場,根據過去的綠置居銷售紀錄顯示,小型單位並不受歡迎,特別在2019年過後,無論是待售單位或撻訂個案,主要都是來自少於200 平方呎的單位。

最近團結香港基金發表了新年度房屋供應獨家預測:《香港房屋趨勢導航2024》,提出要鼓勵現有公屋租戶自置居所並交還所住的單位,應持續提升新落成資助出售房屋單位的實用面積。筆者亦同意,事實上,居住環境大大影響生活素質,如果交還公屋後反而「住細咗」,公屋戶就更加沒有誘因要交還公屋而買綠置居。
 

團結香港基金建議增加可負擔置業機會和公營房屋人均居住面積,並提供足夠誘因鼓勵現有公屋租戶自置居所及交還公屋單位。圖片來源:團結香港基金

團結香港基金建議增加可負擔置業機會和公營房屋人均居住面積,並提供足夠誘因鼓勵現有公屋租戶自置居所及交還公屋單位。圖片來源:團結香港基金

作為連續13年居全球樓價最難負擔的城市,在香港要住得舒適,應該是政府和市民每天都在思考、面對的難題。想未來香港房屋趨勢及發展方向,不妨閱讀最新出爐的房屋報告了解更多。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